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西洋绞杀战(27)

铁十字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西洋绞杀战(27)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美军侦察机当然找不到轴心舰队主力,入夜之后,小泽重新又将航线调整为25度,航速减慢到17节,经过一夜奔袭,舰队中心位置目前已转移到距离百慕大东北方1600公里,距离波士顿大约1500公里的地方。一直在百慕大周围800公里范畴内打转转的侦察机明显逮不住德军舰队的确切位置。

而且,为防备德军突击,凌晨4点多百慕大方向所有的飞机全部起飞,经过漫长的搜索与巡逻,到9点钟的时候,必须回去降落并补充燃油,搜索力量进一步减少,泰勒让b-24搜索了1000公里左右的位置,依然报告毫无发现,从东海岸起飞的侦察机也报告没有任何发现。

现在距离轴心舰队位置最近的陆地机场应该是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岛,两者者距离舰队大约都是800公里,可惜,两个岛上虽然有美国陆航部署,但其精力并未针对这场战斗,前者是加拿大航空兵的主要基地,美军只入驻了很小一部分联络员,上面的飞机加起来一共还没破100,而且德军舰队目前的航线已经逐步转向60度,离开爱德华王子岛的距离也在拉开。

纽芬兰岛倒是同盟的核心基地,上面的飞机加起来超过1500架,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有1000多架是重型运输机,专门执行跨海战略运输的,有200多架战斗机,主要用于本岛防御,其余300多架才是各类型的攻击机,主要是4发重型轰炸机,对海攻击机并不多,大概也就是100多架。岛上有相对完善的防御措施,有4座双联装8英寸岸防炮炮塔,担任防御任务的还有2个加拿大步兵师,包括加拿大海军舰队主力也在港口,用加拿大人的观点看起来,差不多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自德军占领亚速尔并形成大西洋黑洞截断主要跨大西洋航线后,英加航线便成为唯一的主力航线,而纽芬兰岛便成为这条航线的起点——不仅有跨大西洋的海运,海运跨大西洋的航运,成为越来越繁华的所在——从南美、美国、加拿大出发送去英国的物资在这里集结,从英国撤退回来的人员同样在这里集结,各色人员、物资、军队和船舶汇合成盟国的繁华乐章。

德军情报部门早就注意到了纽芬兰岛的特殊,前后三次通过潜艇派遣特工去搜集有关情况,得到的信息虽然还不够完整,但光是这些就足够令人吃惊了:

纽芬兰岛每月吞吐的物资大量大约在400万-500万吨左右,对外发送大约在200万吨,包括燃料、粮食、军需品和装备等。由于该岛与北美大陆并不接壤,因此所有物资都是通过海运发送,船舶众多,日均船舶滞留量超过100艘,有大批量的运输、存储作业。这主要是由于德军强势,一般南美国家的货轮害怕损失不敢承担运到英国的运输作业,只把货物运到纽芬兰,然后依靠美国和加拿大的船队进行调运。

从航运角度而言,这也是有利的,南美货轮基本上体积不大、速度不快,运到纽芬兰已筋疲力尽,再去英国不可想象。而美、加船队现在已换成了清一色的胜利轮——自由轮的升级版,比自由轮速度更快、吨位更大,自由轮建造已基本终止,因此在船队中比重越来越低。需要上岸储运的主要是农产品和军需,美国制造的军用装备直接就装载在胜利轮上,直接加入船队即可。

为管理庞大的船队,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当局组成了联合海运管理委员会,虽然英国派出海军将领担任了主席,但大权无疑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

纽芬兰还设有联合航运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跨大西洋战略空运,这个机构更不用说,基本完全是美国陆航说了算,由原来的第8航空队司令卡尔-斯巴茨中将担任主席和最高指挥官,他同时还兼任纽芬兰岛美国陆航总司令。

虽然第8航空队在欧洲的战略空袭最终以损失惨重而告终,但参联会和国会独立调查委员会经过深入调查,认为他的指挥并未有太大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报泄露导致的,因此他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放眼美国陆航指挥官,唯独他有大编队机群指挥、调度、编组的经验,再加上与英国方面相对熟悉,经验无可替代,因此便确定其出任这个角色。第8航空队幸存的官兵们也摇身一变,从战略轰炸变身为战略空运执行者,整支部队的士气又逐渐开始恢复。

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战略空运一般每周两次,大概周一起飞去英国,周二卸货,周三检修补给,周四回纽芬兰,周五、六在纽芬兰休整补充,周日休息,然后下周一继续执行;特殊情况下执行3次,周一飞,周二回:周三飞,周四回;周五飞,周六回;周日休整补充——这等于是极端压缩检修时间,但这种局面只出现过两次,大多数时候只能保持2次,因为冬季每周总会碰到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

斯巴茨还为缺乏熟练飞行员的美国陆航培养了300多名战斗机飞行员,再加上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的加入,阿诺德得到了将近500名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极大地解了燃眉之急,使他度过了加勒比海战后陆航青黄不接、最困难的时候,不过坑爹的第一次百慕大之战又让他损失了100多人(组),现在陆航账面上有2万多飞行员(组),平均每个月还新增将近1000,但真正打过仗、有经验的一线精锐不到5000人(组),其中一半多还分布在太平洋方向,800多分布在加勒比和南美方向,北美大陆是不到2000的老兵带着1万多新兵在执行任务。

陆航已足够惨不忍睹,美国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由于持续、大量损失,总飞行员(组)人数与陆航差不多,熟练程度更低,更不能看,担负舰队航母作战的lv5级飞行员不到600,能担负护航航母掩护作战任务的lv4级飞行员也不过1000余。虽然这数字放在世界范围内与主要强国相比还非常可观——比如日本一线舰载机飞行员(组)总数还不到400,但水平差距太大,美国top100飞行员只能排在日本这400名飞行员中的最后100,如果让日美这1000名飞行员对决,在装备一样的前提下,即便美军多一半兵力,最后失败的一定是美国海航。

相比之下,德国空军和德国海航共同拥有的飞行员(组)只有美军的一半,但有过作战经验的飞行员超过80%,其中海航因为大部分飞行员都从德国空军调度,拥有一次以上作战经验的超过90%。不过日德后备飞行员培养远远不如美军,美军陆海航每个月新增飞行员均超过1000,德国合计只有1000,而日本合计连500都不到,意大利在德国扶持后水平与日本基本接近,其他轴心小兄弟加起来都不及意大利。换而言之,美国一家的后备等于轴心综合,如果再加上英国、加拿大、南非、澳新的力量,即便不考虑苏联,后备力量是轴心的两倍。

所以现在轴心与同盟的飞行员队伍建设思路是完全不同的:美国陆海航要求顶着巨大的伤亡压力拼消耗,争取用3个甚至4个菜鸟飞行员拼1个日德精英飞行员;德国一方面努力增加飞行员数量,一方面又追求用质量优势压倒数量优势;既没有质量,在数量上又处于绝对劣势的日本只能寄希望于加快培养队伍——但堀悌吉的航空兵预备军官化策略却被保守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最新一次潜艇侦查发现,由于我军破交舰队的活跃,英加航线近期完全断航,大量船只滞留在纽芬兰岛,总数可能已累积到300艘,只有一小部分南美船只会在卸货完毕后返航。”

听完克兰克介绍的情况,小泽点点头:“也就是舰队现在的主要危险是撞见从纽芬兰岛起飞的飞机和返航的船舶?”

“是的,现在是我们最为危险的时刻,如果被敌军发现,我们有可能前功尽弃……”

马沙尔摇摇头:“前功尽弃是不可能的,但会受到不小的损失,不知小泽将军怎么看?”

“我们需要一些运气……”小泽点头道,“一旦被发觉,你们还有什么备选方案?”

“如果不能进攻纽芬兰岛,那只能转头向东南方开进,去消灭佛得角方向的英美舰队。”马沙尔说道,“我相信敌军航母编队一定接到情报去百慕大截击我们,如果我们暴露,那么只能调头杀回马枪……”

“希望能有珍珠港战役的运气……”小泽思考片刻后下达了命令,“舰队航向转为75度,航母编队速度加快到24节,下午14点之前如果我军没有暴露,则舰载机出动空袭,否则……全军返航!”(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