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西洋绞杀战(22)

铁十字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西洋绞杀战(22)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美国到到现在为止一共动员了将近1000万武装力量,但扣除海军、国民警卫队、陆航以及杂七杂八的辅助人员后,类似于苏德传统步兵总数大概是400万出头,其中又有300万以上是最近2年甚至1年内才扩军的部队,因为美军对新兵的训练周期要求是一年半,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后扩编的部队大多已列入一线部队。按陆军大佬们的意见,其余部队还不能直接用于打仗,因此陆军真正能动用的一线地面部队兵力一共只有100万上下,

从纵向比较起来,美国扩军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波兰战役前全美武装力量一共不到35万人,到1941年,已扩充两倍达到百万规模。但与德国比较起来,美军的扩军速度简直就是渣渣——德国在1935年前恢复普遍兵役制度时全国只有20万兵力(10万国防军 10万预备役),到现在总兵力已将近1000万,且70%以上都可以说是一线战斗人员。

归根到底是美军训练强度太低、训练起点太低,这不是讽刺美国人笨或文化素质低,而是美国长期在自由主义氛围下,各种各样思想千奇百怪,青年普遍缺乏纪律性和尊重权威的意识,这对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十分不利。而德国则不然,德意志民族是欧洲国家中纪律性、服从性最强的国家,国社党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推动一元化体制,一方面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大量青少年以野外求生的名义接受训练,以军训达到了训练“预备士兵”的目的,另一方面成立了国家劳动奉献团,名义上是参加义务劳动,但实际上通过整齐划一的指令、用铁镐、铁锹进行了实地军事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绝不是嘻嘻哈哈的玩闹,更不是美国年轻一代喜欢的野营或体育运动可相提并论的,这是预备训练和动员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会被组织者确定为队长——一旦参军就是基层骨干。而德国容克贵族与社会精英阶层对军人的重视,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复仇意志又是军事传统最深厚的培育土壤,再加上魏玛德国12年兵役制度下的军团团,这种制度化优势确保了扩军优势。

换而言之,之所以美国培养新兵要一年半(德国一般是半年),是因为新兵训练前期需要接受的服从意识、团队生活、纪律性德国人早在当兵前就已具备了,真正参军之后只要进行专项军事训练即可,而美国年轻人需要补课。更要命的是,美国参加战争比德国整整晚2年,德国已横扫欧洲且付出的伤亡代价不大,培养起拥有数百万精锐的一线部队,新兵入伍马上得到充分的锻炼。用面团来比喻,德国是面团基本完工,只要再加点水(新兵)就可以成型,而美国是面粉刚刚具备,正打算往里面放水(老兵)揉捏,离成型还早得很。

从师的编制也可看出来,德军光在东线陆军师一级的编制就超过了200个,加上西线和国内部分,总数将近300个,而美军陆军步兵师不满60个,装甲师10多个,再加2个空降师,基本就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的基本盘,其余300多万兵力都在新兵营或者合成新编制的路上。

这100万有战斗力的部队又分多种情况:一部分兵力被麦克阿瑟带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人数大概有15万左右;一部分被布莱德利带在南非,人数大概10万左右;另一部分待在英国,人数大约8万余,其余中美洲、南美洲驻军人数加起来超过6万——这些兵力加起来一共就占了40万。为执行联合要素行动,陆军一口气准备动用12个师(包括2个装甲师),这又占用了20万以上兵力。同时,由于非洲战役、东非之角战役的连续损失(总数超过10万),马歇尔手头掌握的、实际可用的一线兵力还不到30万,再刨除占比较大的装甲师,轻装步兵师只有15万左右。李奇微手里一个军两个空降师加起来将近3.5万人马,在这最后的15万兵力中所占分量是很重的。

马歇尔本来第一时间想调装甲师上百慕大,但马上想到这样时间估计来不及,德国人很可能明后天就到百慕大,盲目上装甲师弄不好被人半途包了饺子,增援百慕大速度必须要快,无论是从出动效率还是从作战,空降部队都是首选,更何况82空降师还有和德军交手的经历,他认为非常合适,罗斯福一问之下他就把82空降师报了出来。

“但82空降师不是刚刚遭到了惨重损失,整体减员超过四分之一?”

“从战场上撤下来之后确实如此,但马修出任18空降军军长后迅速进行了重组,目前问题并不严重。”经过马歇尔的具体说明,众人才明白李奇微对82空降师和101空降师的快速改造:李奇微将82空降师损失最大的505团当成骨架,从101空降师抽调现成人员和新兵进行了补充,凡战场幸存下来的官兵普遍官升一级使用,新编制的、具有实战经验的505团构成了101空降师的基干,然后从101空降师中抽调出完整的506团补入82空降师,然后又补充了其他缺额,并在内部让具有实战经验的军官进行了轮换。

经过他的一番大动作,82空降师实力比起第一次百慕大战役前更强,而101空降师因为得到了宝贵的老兵和实战军官,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实力——虽然因为磨合程度不够还不显著,但马歇尔相信,只要再给李奇微3-4个月,他会交给自己一个更强大且完整的空降军,而且还要宝贵的实战经验。

而李奇微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么大刀阔斧的动作,一方面在于马歇尔的支持,各种请调、补充、轮换申请都是第一时间批准的,甚至他先斩后奏也没事;另一方面在于其当年在作战部担任参谋的功底和泰勒的大力协助,更要紧的是,金光闪闪的勋章和作战经历比中将军衔更能震住其他人,在18空降军中李奇微完全就是说一不二。

“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提拔和重用的军官,别管合不合规矩,战争时期,能打赢才是最大的规矩!”罗斯福满意地点点头,用严肃地口吻道,“找个机会让巴顿去带装甲军,把坦克兵们好好整一整,让他再和德国人好好打一仗,他比艾克更适合带兵,谁不服让他来找我。战争时期散播奇怪言论、妄议总统和三军总司令决定的行为都需严格控制,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文官免职、武官退役并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让胡佛局长去调查下看看背后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其他背景,我们不要被人骗了还以为对方是良民。”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深感吃惊却又不动声色,他们已看出来了,总统的思想和路线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最初他顾及自己竞选连任的因素和社会民生,对很多事进行了妥协,尽可能维持并协调各方关系。当这种关系随着战场不利而越来越难以维持时,他就要动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局面好转,实行用战略优势来完成第三个总统任期,想法和初衷与当初用国家干预国民经济度过难关的套路一样——只要经济形势能好转,民众才懒得管这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同样,只要战争能胜利,民众才懒得计较总统现在是接近独裁还是更接近民主。

既然罗斯福有这个要求,金上将也只能配合:“海军初步考虑继续增兵完成佛得角攻略,炮击舰队、护航舰队和登陆舰队保持在佛得角附近,航母编队在佛得角与百慕大之间机动,哪边出现敌军主力舰队就向哪边增援。”

罗斯福点点头:“这个办法可以,比傻乎乎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要好,先生们,是时候打一次翻身仗了……”

他刚说了一半,电话铃声响起来了,随即里面传出了胡佛的声音:“总统,德国人正在进行紧急广播,要求东海岸疏散,他们将展开新一轮进攻!”

“混蛋!”罗斯福恶狠狠地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总有一天我要把希特勒这个战争贩子吊在炸弹上从空中扔下去!”

“现在怎么办?”胡佛有些焦急。

“不要中了敌人的诡计,告诉民众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我们会让敌人付出十倍或者百倍的代价。”罗斯福想了想,“重点城市的防空必须到位,至少不能让敌人再去炸纽约或者华盛顿了。”

阿诺德连忙站起来立正:“是,我保证!”

“另外,这不排除是敌人虚张声势的行动,你们的战役部署不要受到影响,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我相信美国人民能承受炸弹的威胁——这就是个狼来了的故事,多试几次就不灵了。万一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只要你们尽到责任,我会第一时间发表全国讲话安定民心。”

所有人经过罗斯福的打气鼓励,又重新充满斗志地出门了,罗斯福目送着部下们的离去,转头就累瘫在轮椅上被送进了急救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