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九十四章 曙光(3)

铁十字 第九十四章 曙光(3)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11月6日下午,德军先头部队冲入古比雪夫,迎接他们的只有一片废墟和焦土;次日上午,第二个伏尔加河右岸城市陶里亚蒂落入德军之手,那里基本也是一片焦土。

此时气温已开始下降,找不到房子的德军部队只能缩在野外帐篷里,幸亏还没到滴水成冰的日子,否则可真是遭罪。

后方指挥部里气氛一直很紧张,第4集团军冲过去后,所有人都密切注视着前方敌情,一旦报告被包围就会迅速展开救援,甚至连增援批次和行动路线都准备好了,但发回来的战报很简单,内容却造成指挥部里一片愕然:“我军全面占领已成焦土的古比雪夫和陶里亚蒂……”

“俄国人从坚壁清野升级到焦土抗战了?”蔡茨勒一边悄悄松了口气,一边用鄙夷的口气挖苦道,“真有办法,真下得了手,斯大林该给他们好好发个勋章,比如叫库图佐夫勋章就很不错……”

“报告,库图佐夫勋章已经有了,是半年前敌人新设立的勋章,根据条例主要授予善于计划并实施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或巧妙的使自己的部队避开敌人的突击并顺利实施反突击的军事首长和指挥员……”有个不解风情的年轻参谋接了一句。

魏克斯心烦意乱地挥挥手,制止了这个有些愣头愣脑的年轻参谋继续说下去,问道:“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中部全面推进,第4集团军扩大占领区,第3集团军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出发渡河,去占领右岸的季米特洛夫格勒;请霍特元帅的装甲集团军过河去打普加乔夫;喀山和萨拉托夫两翼部队暂时不动。”蔡茨勒看了一眼地图,说出了一连串命令。

“距离放多少?”

“先定150-200公里,各部队以连、营为单位发起侦查攻势,一直打到秋季翻浆期为止,主力不要轻动,仍然留在右岸地区。”

莫德尔面对地图若有所思,按蔡茨勒刚才的想法,中路还要再突出去至少200公里,这个巨型突出部将变得更加尖锐、细长,样子很不好看。一般说来,在地图上样子不太好看的战线多半也不好防御。可不这么打又不行,红军现在根本不和你交战,他们只有一个词语——逃!不推过去敌人溜得更快,左岸总算还干掉将近10万红军,右岸更绝,连鬼影子都看不见。

他盘算一会之后就放弃了其他想法——现在红军动向和策略琢磨不透,想再多也是白搭,唯一的好消息是陷阱和包围圈看来多半是不会有了。

“报告,空军发现敌军撤退痕迹,距离我军大约120公里,需要让部队加速追击么?”

蔡茨勒摇摇头,又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其他几位长官,其他众人也不约而同地摇头表示附和。

“让空军尽可能迟滞、破坏敌军撤退,地面部队仍然按原计划推进。”

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显得忧心忡忡:“这样下去不行,占领伏尔加河左岸地区后,我军运输线已延长了近250公里,如果敌军在右岸地区继续实施坚壁清野和焦土政策,我军补给路线累计将延长400-500公里,冬天马上就要来了,恐怕……”

虽然德军从没指望能从苏军手中缴获物资或粮食等补给,但短时间内一口气前进500公里会让人有无力的感觉,特别是现在中间隔了一条伏尔加河,联系两岸全靠浮桥,又要运送人员和装备,又要运送大量物资,这条路线就显得太脆弱。现在德军不缺物资,油料、粮食都是充足的——中东的石油产出在快速提升,东方国家的秋收基本结束,各方面都堆满了粮食。而弹药因为敌人快速撤退、没有交战的缘故也基本没消耗,但运输路线一旦被掐掉,今后一定会出大问题,施蒙特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伏尔加河冰期怎么样?”

另一个参谋迅速汇报:“一般11月底到次年3月末会有冰期,不过初期冰层比较薄,至少要到12月中旬以后冰层才可以支持人员和普通车辆行动,如要通行坦克或其他重装备,全年基本上只有1-2月才行。另俄国当局在各地建设有大量水库,以往某些时候会通过水库放水调节流量,适当缓冲冰期影响,本年度的话就不好说了……”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情报,假设德军利用冰期运送物资和人员,红军就有可能“以水代兵”、突然放水造成重大杀伤,伏尔加河这么长,根本不可能控制全部水库或支流,也不可能去严密搜索每个地方。

“和元首打报告,汇报我们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思路如下:希望能把支援隆美尔元帅的运输机主力队伍抽调回中部战场来,作为紧急物资运输储备,但现在并不一定投入运作,这是其一;要求从国内和南方通过铁路运输紧急调拨一批s艇和登陆艇,方便两岸运转物资,万一浮桥被毁也能坚持,这是其二;工兵部队加紧修复桥梁,特别是那几座铁路桥梁更是重中之重,这是其三。”蔡茨勒顿了顿,“右岸地区情况不明,在翻浆期结束前,拟最多只部署不超过25万人的部队,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

“你担心敌人吃掉我们?”霍特好奇地问道。

“不,我担心他们不来。”蔡茨勒微笑道,“如果我把50万一口气压过去,敌人肯定没这么好的胃口,只怕缩得更快,但25万就不一定了,这个明晃晃的诱饵说不定能让敌人大着胆子扑上来,这样我们在初冬就能和敌人大战一场。”

“如果不来呢?”

“那就拖到翻浆期后再行动,至于其他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魏克斯、莫德尔和霍特三大司令官交换了一下意见,认为总参谋长的办法还是积极稳妥的,先考虑把红军引诱出来打一打,南北南翼可以,中路的右岸突出部也行,总比目前干瞪眼找不到人要好。

10月8日,第2个集团军陆续渡河,到10月15日翻浆期逐渐开始为止,德军通过三个浮桥区域一共过去将近25万人马。指挥部满怀希望地等着红军冲上来,但令众人大失所望的是,侦查显示敌军还在快速撤退,根本没一点要冲过来交战的意图,除偶尔逮住游击队厮杀一场外,基本就没发生过营以上级别的战斗。映入眼帘除了焦土还是焦土,昔日生机勃勃的伏尔加河两岸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人区。

有一点情况引起了指挥部的高度重视,伏尔加河流域原本是苏联相对比较发达的工业区,但专家们对工业残骸进行检查时发现,很多工业设备已提前拆走了,拆不走的也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了纵火或爆炸,破坏得相当彻底,不像是临时性的动作。从现场痕迹看,很多行动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前就实施了——那时候甚至曙光战役的计划还未展开讨论。

“真是个可怕的对手,拿破仑皇帝当年输得一点都不冤枉,俄国人近乎有无限的纵深……”魏克斯在战场巡视的飞机上感慨道,虽然伏尔加河两岸500公里领土是极大的一块土地,但放在苏联巨大的版图上,却只是很细小的一条。

俄罗斯解放军高层对红军的破坏行动大加咒骂,认为是败家子行为,不过也就只能骂骂而已,反正斯大林又听不到。

“到底是斯大林还是红军总参谋部在指挥这场战斗?”

“这有区别么?现在还能有不受斯大林摆布的纯粹军事路线?”

“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至少我们占领了至关重要的伏尔加河两岸,无论战线重心向何处转移,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

“还有一点更确凿无疑,我们进入了无人区。60万大军一开始只要扼守中路战线不大的地方,现在突然俄国人又硬塞给你4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波兰这么大的地方,兵力密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可适当投放一些二线部队,比如再追加20万。”

“当然可以,前提是你有办法再拿出供应20万人的运力来,否则大家一定要挨饿、挨冻……”

指挥部里的作战形势分析会上,一干参谋围绕下一步作战策略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虽然“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了曙光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但那仅仅是指地图占领面积,德军一心想要逮住厮杀的红军主力完全不见踪影,消灭敌军的人数只增长到了不到12万,遭遇的平民也只有不到30万。

这数字比红军自己统计的要低,因为在部队转移和撤退过程中,那些士气低落、以新兵为主的部队经常会发生溃散或哗变,很多中年大叔和少年兵逃离部队后立即把军装一脱,又变回了德国人眼里的平民,然后蜂拥着找来索要粮食——他们听说过种种传闻,说德国人现在基本不杀平民,非但不杀,还转移到各东方国家或新俄罗斯去进行安顿,有脑袋活络的人甚至在考虑去圣彼得堡的部队混口饭吃。

“元首最新命令:翻浆期军队暂停进攻,全力把俄国平民输送到后方。斯大林这么想要无人区,我们就成全他,伏尔加河两岸彻底清理,打出500公里隔离带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