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六十八章 第三次打击(6)

铁十字 第六十八章 第三次打击(6)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说说您的理由。”斯大林掏出烟斗,面色平静地问道。

“朱可夫同志的策略在整体上当然是正确的,坦波夫、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这三个目标无论哪一个,都是德军防线上的关键节点,只要我们能占领——不,只要能威慑到那里,德军就会被迫停下进攻态势,但我认为该策略有三个不能克服的缺点。”华西列夫斯基清了清嗓子,认真解释起来:

“第一,我军战斗力与德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期在中亚战场上表现尤为明显,德军整条后勤补给线依赖于里海东岸的登陆场,扼守登陆场附近的不过是一个德国师,1.5万余人,但我军利用2个军南北对进发动进攻,兵力超过6万人,足足是对方4倍,技术装备也略优于敌人,但在敌人的顽固扼守与空中力量绞杀下,进攻最后无功而返……”

华西列夫斯基列举的战例是8-9月份之交在中亚战场上的一场小战役,在东线其他战场都陷入沉寂时,中亚方向激战不断,隆美尔率所部集团军在中亚狂飙突进近1500公里,2个多月时间从里海东岸一直打到塔什干,重演了当初从托卜鲁克一直打到阿拉曼的故事。红军部署在这里的三线部队纷纷土崩瓦解,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哈萨克等众多中亚国家和民族宣布独立,形成了“东线平静、中亚大打”的局面。。

为挽回局势和面子,斯大林利用其它战场战事平息的有利时机,从远东和后方抽调了30万相对有战斗力的军队,试图消灭隆美尔所部。朱可夫没按斯大林的意图对隆美尔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因为他知道在中亚这么广袤的地方,别说30万,就是再加3倍兵力,也不可能堵住隆美尔的装甲部队——他仔细研究过隆美尔在沙漠中的战斗经历,也向英国方面了解情况,认为掐断敌军补给线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但是,时间并不站在朱可夫一边。他一方面受到斯大林的催促,一方面又因为形势变化太快而无法按部就班。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他会将30万军队分散下去,以化整为零的办法慢慢骚扰德军漫长的补给线,只要拖到冬天,隆美尔这10万人一定会陷入窘境——要么被迫撤退,要么陷入泥潭。

但德军推进速度太快,各中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势头也远远超过了总参谋部的想象,化整为零骚扰补给线的办法马上就变得不适用——小部队会遭遇中亚民族武装分子的攻击,而且鞑靼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还不弱,再加上普通民众对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普遍敌视——中亚有很多遭流放的少数民族,红军游击队根本没有存在空间,化整为零只会让当地武装一一吃掉。

于是朱可夫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利用部分部队引诱隆美尔追击,另一方面秘密集中了2个军包括近3个坦克旅,6万余人和200多辆坦克去进攻德军登陆场和主要物资囤积点,按照设想,只要吃掉这个德军师1.5万余人并夺取或破坏有关物资,就能逆转有关中亚局面。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和朱可夫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遭遇突然进攻的德军部队只是最开始有些慌乱,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依托防线就地固守,并着力呼叫空中火力支援,强行进攻的远东红军所部流尽鲜血,也没法在德军陆空一体的顽强防守前占得便宜,战役从8月27日发起的,但最终的结果甚至连迫使隆美尔回转的机会都没有。

德军只有20余辆坦克,开战第一天,3个红军坦克旅便利用装甲优势发起突击,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被Ju-87G和88mm高射炮击毁的T-34、T-43们充斥着整个视野。每当红军试图集结发起进攻,He-218们便开始俯冲攻击。迫使红军只能将进攻时间挪到晚上,试图利用夜战、近战拿下对手。

但这种招数也没有取得成功,8月28-30日,双方激战三天,被包围的德军如同大海中的礁石,任凭红军进攻部队如海浪冲刷一样层层叠叠冲上来,散潮之后只留下一地尸体。8月29日,当夜战事最密集、最危险之际,德军不过阵地暴露危险,先用照明弹照亮阵地前沿,然后用希姆莱管风琴打出了大范围齐射,一口气击溃了正准备使用人海战术冲击的2个红军步兵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对红军越来越不利,因为德军守着登陆场,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军火供应,根本没有匮乏之虞,而红军在数轮强攻之后,已成为强弩之末。9月1日,隆美尔派遣的援兵赶到了,而且援兵投放的方式也很隆美尔式样——意大利伞兵旅和斯徒登特将军的伞兵师直接在红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方空降,大量的Me-323、Ar-232运输机在野战机场降落,甚至连意大利空军的联合运输机(联合攻击机的运输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改进的Me-323H型号发挥了极大优势,将新出厂不久、带有75mm反坦克火炮的美洲狮轮式装甲车也运到了前线,而且一口气运来了24辆,非洲战役中的古德里安基本没怎么用上这款专业用于沙漠战的8对轮装甲车,但在中亚的广袤戈壁上,轮式装甲车发挥了极大优势,不但机动性极高,而且拥有不亚于3号突击炮的反坦克能力。

空降成了压倒战事的最后一根稻草,9月2日,朱可夫见事已不可为,下令部队撤退,来时2个军6万余人的生力部队,到撤退时只剩下了不到2万人,坦克只剩下不到20辆。

很明显,德军在里海东岸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空军加成对其影响极大,但反过来说,红军也不可能在中央战场获得4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基于这次小战役暴露出来的问题,华西列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反对朱可夫的提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