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六十六章 第三次打击(4)

铁十字 第六十六章 第三次打击(4)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第三次打击的战役代称为“曙光”,霍夫曼虽然并不认为1943年就能彻底解决东线问题,但苏德和谈的展开,列宁格勒的易手标志着2年多的东线战争将露出彻底解决的曙光,斯大林政权除在军事上露出颓势之外,在政治上也左支右绌,当整个方面军“投诚”拉开帷幕之后,不时有各种各样的官兵向德军投诚,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真心投诚的,偶尔也夹杂着极少数的间谍。

要将他们一一甄别出来显然难度很大,不过霍夫曼现在并不想让新投诚的红军直接加入对苏作战,他要先把他们拉到后方整训、洗脑、重新打乱编制后才能使用,这样不但可以清退大量的不合格人员——投奔人群中有大一部分要么是40多岁、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要么是不满18岁的少年兵,战斗力是相当低下的;另外还可以让阴谋分子也间谍在其中暴露。

在这种滚雪球似的扩张下,俄罗斯解放军的实力已扩充到4个集团军,50多个师,将近70万人,而在传统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在圣彼得堡重新出现后,这种速度更称得上是雪崩,不但军人,连带大量平民、地方官员甚至是内务部队都开始向新俄罗斯投诚——他们描绘了苏维埃政权目前面临的窘迫,相信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政权马上就要完蛋了。

不过,霍夫曼知道情况没这么乐观,斯大林手里还是有实力的,他至少还有600-700万军队,要彻底解决他们估计不花上3-4年时间,死伤200万以上德国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代价比起历史上当然很小,但霍夫曼并不想付出这么大代价。胜利曙光已显露了出来,美国还在另一边虎视眈眈,伤亡200万德国小伙子的代价有些过于沉重了。

红军在放弃圣彼得堡后,连带着放弃了一大片土地——因为这些地区根本守不住,两军对峙线推进到了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对红军而言,整体需要防御的地段缩小了大约200-300公里,可以腾出30万左右的兵力。但对于德军而言,获得的战役态势就更加有利,从德国本土运输过来的物资可以走北海、波罗的海、芬兰湾直接到圣彼得堡靠岸,大大减轻了从波兰过境的铁路干线压力。更重要的是,俄国北部滨海地带与内陆的运输线失去圣彼得堡这个交通中转枢纽后,补给线近乎断绝了。现在哪怕英美打通了北极航线,能将物资输送到摩尔曼斯克,也无法再顺利输送到内地了。

“曙光战役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总参谋部对前期战场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进行研究之后,对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最终形成的战役决心如下。”

以蔡茨勒为首的总参谋部本来的打算非常宏伟,希望通过这一次大型战役迫使斯大林投降或消灭红军主力,但在霍夫曼的干预之下,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目标也逐渐往下调,更改为:消灭红军重兵集团100-150万以上兵力,极大削弱红军战斗和抵抗意志,逼迫布尔什维克按我方条件和谈或签署停战协定。

整体战役分北线、中线、南线三大战场,根据蔡茨勒的安排,主要的战略步骤是:

第一阶段,从9月23日开始,以中央集团军群、东方集团军群全部主力和南方集团军群部分集群(主要是霍克集群)主力,在中央战线发动全面进攻,以一直平推的战术,在10月15日前将目前整体战线向前推动400-500公里,要求必须占领萨拉托夫、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萨马拉一线,威慑乌法、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一线。

为封堵中央战线漏洞,红军预计将从左右两翼抽调兵力进行支援,第二阶段将分两个层面对待:

如红军主要从其右翼(北面)抽调兵力,则以芬兰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全面夺取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占领拉加多湖右岸地区,就苏北冰洋沿岸领土与内地彻底割裂;

如红军主要从其左翼(南面)抽调兵力,则以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夺取阿斯特拉罕,从陆地建立与中亚方面的关系。关于这个目标,蔡茨勒当初与霍夫曼有鲜明的不同意见,认为至少要把斯大林格勒打下来,但霍夫曼认为不必,依然坚持打通与中亚方向的联系。

第二阶段战役预计在11月上旬完成。

如果在第二阶段战役执行完毕后依然未实现政治目标,则发动第三阶段攻势战役,已12月初为限,发起冬季战役,准备进攻下诺夫哥罗德,封堵莫斯科与东面的联系。

在第三阶段战役执行完毕后,莫斯科将会陷入东南西北四面围困(不是彻底围死),然后1944年的春季战役目标就是收拢包围圈,彻底困住莫斯科。

总参谋部认为,根据气候专家预测以及第一次莫斯科战役的经验推断,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是秋季泥泞时期,到11月下旬,莫斯科一线气温依然可以保持在零度以上,土地也会冻结,十分有利于装甲部队推进,预期到12月上旬,该地区最低温度在零下5度左右(极端时期零下10度),在保暖物资和冬季装备充足的前提下,这个气候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无论如何,12月15日左右应停止莫斯科一线的进攻。

这次战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德军的物资筹集和装备改进已达到一定水平,已不再对俄罗斯的冬天谈寒色变了,甚至还敢大胆地运用初冬时期土地冻结、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特点发动进攻,彻底打破外界一直认为的“夏季德国人进攻,冬季俄国人进攻”的观念。

“我们准备告诉斯大林,在冬天其实我们也是能打仗的,至少12月份的俄国天气在德意志境内也屡见不鲜。”蔡茨勒自信地笑道,“我们不是不知道他在想方设法拖时间,但我们更想告诉他,再拖时间也没用,我们现在还有3个月可以利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