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城堡(9)

铁十字 第二百三十二章 城堡(9)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ps:看到有读者抱怨水,我和大家说个笑话:我看过多次《虎虎虎》,小时候只喜欢看一个半小时后开始的空袭,此前种种不厌其烦的背景介绍与决策流程总认为无聊,每次都抱怨“怎么还不打”?等读了高中再看,只看前一个半小时,认为后面才是boring……

战略决战的思路朱可夫虽然没和华西列夫斯基说破,但能感觉到对方和他的认识态度是一致的:战争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那会是整个俄罗斯的最终毁灭,他迫不及待地期待一次决战,打赢了,这场战争会赢得期盼已久的转折点;打输了,那就彻底玩完,最后结局该怎样就怎样,省得无谓挣扎。

他隐隐约约觉得:对人民来说,如果最终打输投降也并不是特别难以接受的事实——德国人提出的和平方案固然苛刻,但还没到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步,无非是要求布尔什维克让出地盘,将中枢控制权交给俄罗斯解放军,俄罗斯解放军再坏也是俄罗斯人,他甚至认为党和斯大林同志的地位都可以继续维持……

正在胡思乱想间,冷不防斯大林点了他的名:“康斯坦丁同志,对这件事您打算怎么看?”

“我……倾向于赞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诱敌深入的方案,我们……”完全没任何心理准备的朱可夫连忙站起来回答,谁知道刚说到一半,却被旁边的库兹涅佐夫狠狠踩了一脚,示意他不要胡说八道。

果然,斯大林的眉头忍不住就皱了起来,但很快又放松下来,用和颜悦色的口吻说道:“您可能太关注方案本身了,没听到刚才我们讨论的新情况。我再重复一遍:莫洛托夫同志刚刚接到消息,美国人在非洲彻底打输了,除少量残兵败将乘飞机逃走外,他们留在那的几万人马已宣布投降,德国人赢得了非洲战场的胜利。这消息不但通过广播明确宣布,而且秘密渠道也验证过了,应该属实。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朱可夫顿时感觉后背上冷汗都出来了——天呐,自己刚才居然在大本营会议上走神了!而且,斯大林同志破天荒地没发火?难怪库兹涅佐夫同志要踩自己一脚!

“这事很麻烦……”他斟酌着词语,一边考虑一边说,“那意味着除了南非,英美在非洲大陆彻底失去了立足点,南非恐怕最后也保不住,而美国人可能会缩回去——他们用军事手段解决欧洲问题的乐观想法目前明显成了泡影,鉴于美国人与德国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果换一个新的美国总统,愿意让美国人重新缩回美洲大陆过日子,又假如德美双方能就美洲-太平洋与欧洲-非洲势力范围达成一致,他们容易与德国人形成最终谅解,那对我们来说非常危险且致命。”

斯大林眉毛一扬,追问道:“您的意思是认为德美会秘密媾和?”

这话一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朱可夫没直接表态说是或者不是,只说:“除非希特勒发疯,否则他就不会去进攻美国本土,而美国人短期内也没法进攻欧洲大陆,两个重要国家彼此间都无可奈何的话,战争就很难持续下去,大体会出现稳定状态……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很可能孤军奋战!当然,英美现在也没帮我们什么忙,而且尽帮倒忙——如果不是他们在中东溃退得这么快,高加索的侧翼原本是不会暴露的。”

“这正是我担心的。”莫洛托夫忧心忡忡地说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通常会大打出手,但一旦他们达成了某种分赃协定,就会相互勾结起来共同对付我们,我个人认为德美很容易在共同瓜分英国殖民地的基础上达成妥协——非洲与中东的殖民地给德国,远东的澳新和北美的加拿大由美国控制,德国人如果再聪明一点表示可以在非洲殖民地上承认美国的部分商业利益,只怕美国大资本家会拍手叫好!”

“德国会有这种政策变化么?”

“我认为很可能。”莫洛托夫补充解释道,“不知道诸位同志是否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德国人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欧洲联盟的宣传,欺骗性很强。法国人除交出一些军舰、商船和物资给德国外,其他并未损失太多——阿尔萨斯和洛林本就是德国上次大战打败后割给法国的,就连法国工人阶级都承认德国对法国的态度比当初法国对德国的态度好得多!此外,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资本家都在根据德国的要求生产商品、供应物资,德国用部分马克国债和贵金属进行支付,客观起了稳定社会、解决失业的作用,对民众欺骗性很强。虽然那里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宣传和揭露,但效果不太好。”

有一点莫洛托夫说得语焉不详,实际上西欧各国工业巨头和财团之所以肯接受马克国债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在战场上连战连捷,马克国债很有信誉、走势坚挺,另一方面是德国提出将中东石油供应和部分股份进行让渡,并表示可以用马克国债支付,这对资本家们很有吸引力——最近一段时间石油勘探公司在中东打出了很多新油井,远景供应量超过1亿吨/年,所有人都期望能在油田大开发里分一杯羹,根本不为德国人的支付能力担心。

更何况德国方面还暗示将来要重启3b铁路建设(德国版一带-一路,有兴趣可以百度),即将巴格达铁路延伸到埃及并深入阿拉伯半岛,届时欧洲与中东的联系会非常紧密,东欧的粮食与矿产、中东的石油、西欧的工业品可依托铁路来回穿梭,再加上部分已开发的北非领土,一个囊括5-6亿人口,占地1500-2000万平方公里的共同市场很容易形成,一想到这么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远见的资本家就激动得浑身发抖——谁现在为德国生产军工产品,谁将来就有机会在铁路工程乃至整个共同市场上拿份额。

会议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只有华西列夫斯基隐隐约约感觉不对劲:朱可夫放着好好的军事问题不说,偏偏对政治上的事指手画脚,还一个劲散布“帝国主义勾结论”、“苏维埃独木难支论”,这要是说错了可就是不折不扣的路线错误——他很为这位老搭档捏把汗。

不过斯大林同志似乎恍若未觉,片刻之后站起身来说道:“康斯坦丁同志看问题的高度站得很高,是真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来看待军事问题。即将到来的这次进攻,是德国法西斯试图奠定胜局、统治世界的关键一战,如果我们打输了,不但英美这样三心二意的国家完全会丧失斗志,全世界热爱和平、拥护正义、反抗法西斯统治的人民都会泄气。时代赋予了党和红军不一样的使命——我们是在为全人类的明天和未来进行战斗,这要求全党、全军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避免一切杂音干扰,用最大力量予以反击,彻底击破法西斯的迷梦!这场关键战役只能打赢,不能打输。”

“所以,我决定……”他威严地扫视了会场一眼,“必须对敌人予以沉重打击,无论他们向莫斯科还是向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我们都必须予以坚决击退,任何放弃、妥协、动摇的想法都要不得!要充分展示苏维埃人民、布尔什维克党不屈不挠的优良作风,要让世界人民知道,在英美等国失败、妥协、退让的时候,唯有苏维埃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印象不但对改变战争局势有用,对未来世界格局也大有裨益。

至于具体的战役布置和战术方向,我希望总参谋部能有更好的应对方案,要充分考虑各种变故因素,要有多样性的应急预案。我原则同意目前的兵力调度和战役部署——如果敌人主攻莫斯科方向,则中央方面军加入莫斯科战场;如敌人主攻斯大林格勒方向,则布良斯克方面军增援南线战场。一线指挥官可使用他认为任何必要的战术打击敌人。”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斯大林这次没就具体战役方针发表指导意见,但无论朱可夫还是华西列夫斯基都明白他的想法:丢失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都不可接受——前者破坏政治稳定,后者破坏军事稳定。

至于为什么不就具体指挥方针发表意见,他们也能猜出原因:总书记同志多次直接插手战局的效果都不好,上次听信罗科索夫斯基表态多损失了一个集团军,听信伏罗希洛夫需要采油设备的意见插手格罗兹尼撤退又多损失了大半个集团军,再早些时候强令部队不等顿河完全结冰就渡河进攻结果白白损失两个集团军。

这种干预虽然没有逆转战局,但如果不是这种胡乱指挥与乱插手,红军现在起码能多4-5个集团军,差不多一个方面军的兵力就挤出来了。斯大林自己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这次不干预前线指挥,放手让他们去打,而且对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态度都格外温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