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一十三章 阿波罗计划(中)

铁十字 第二百一十三章 阿波罗计划(中)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面对不太乐观的现状,霍夫曼只好平和心情,和颜悦色地问道:“说说你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从提炼过程来看,由低丰度到高丰度之间提炼的困难与复杂程度呈几何指数上升,一般充当能源的铀-235只需3-5%的丰度,而武器级可能需要90%甚至95%丰度的原料。同样时间和能源或许可以提炼100公斤5%丰度的元素,但提炼不出1公斤80%丰度的元素。基于目前的限制,如果只提炼5%丰度的原料,一个月开足马力能提炼上百公斤。”海森堡顿了一顿,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坚持认为提炼低丰度原料用以制造反应堆提供能源比提炼高丰度原料用于制造炸弹更切合实际,更具战略价值。理论计算结果显示,2-3个月时间提炼出的核原料制造反应堆可驱动一条3000吨级的潜艇。”

“潜艇?”施佩尔插了一句,“怎么弄?”

“反应堆会提供足够电力,潜艇完全不需燃料补给,只要空气跟得上,想在海下待多久就待多久,如果把加强后的反应堆用在大型军舰上,根本就不用补给重油,想开多久就开多久……”霍夫曼张口就来——不就是核动力嘛!

施佩尔满脸震惊,海森堡连连点头:“元首的说法非常形象,基本就是这样。”

米尔希抓住机会问道:“如果装飞机上,是不是可以无限制飞行而不必降落补给?”

“这……”海森堡面露难色,“恐怕不行,反应堆会有几十吨重,还需要水或别的东西进行冷却,太大、太重,装飞机上是不行的,潜艇或大型军舰完全没问题,甚至会比传统动力装置更节约空间。”

“哎!”空军元帅一声叹息,他梦中的核动力全球战机还没成型就彻底破灭了!

霍夫曼陷入沉思:海森堡作为能源派的代表,这套观点已在自己面前兜售过不止一次,关键是吃不准这家伙的真实用意。

后世对海森堡计算错误且一直坚持能源派的观点有三种分析:

第一,他压根没弄明白原子弹原理,所以有关理论观点和计算数据都是错误的;

第二,他知道整套体系——他在与米尔希的谈话中认为铀炸弹像个“菠萝”,但不愿意帮助第三帝国制造,因为他认为制造这种炸弹是不道德的,所以故意夸大了难度与时间,这也是战后海森堡自己陈述的观点。霍夫曼私底下问过米尔希,后者矢口否认听到过“菠萝”这样的字眼,但霍夫曼不想简单否定这种推断,因为米尔希现在与历史轨迹不同,中间曾脱离过铀项目;

第三,他知道整套体系,也愿意制造炸弹,但因为实际困难的制约,同时又过于自信地认为美国也搞不出这种炸弹,从而最终放弃。

但海森堡毕竟是学术权威,霍夫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沉默了下来,众人一看元首沉默了,也都跟着沉默下来。

“海森堡教授的想法非常好,这应该是一种划时代的能源,就如同当年用烧重油的锅炉取代烧煤锅炉一样,引起了军舰的重大变革,也许我们在下一次战争中用得到,也许能用于民用事业——搞个核动力发电厂会很不错,不过我们最急需的是一锤定音的超级武器,而不是秘密能源,博特教授,我可以听听您的想法么?”

“尊敬的元首,我认为您的要求是对的,制造炸弹确实比发展新能源更来得重要。当然,我承认海森堡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目前我们尚不具备大规模提炼的因素,所以……”

“假设,现在已有了足够的原料,我们能在理论上估算炸弹的威力和杀伤力么?”

“这……”海博特和一堆人面面相觑,最后硬着头皮回答,“元首,这需要进行实地验证,理论上也许可以毁灭一座城市,也许链式反应到一半就中断,那充其量或许只是一个大型炸弹罢了,说不定还没有对付直布罗陀要塞的‘钻地者’航空炸弹来得厉害。”

说到这里,霍夫曼已完全明白了:以海森堡、博特为首的德国专家其实在理论上还没有弄透,是在自己强行开挂并进行指导的前提下跌跌撞撞往前走,那情形好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自己事先透露了答案却没有解题过程,然后一帮人在绞尽脑汁硬凑出来。

海森堡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元首对制造炸弹如此热衷?去年夏天,也就是1942年6月,他设在莱比锡的第一个试验性反应堆在大火中被摧毁后,他已旗帜鲜明地表达过这种观点,当时无论元首本人还是施佩尔都对这种“3-4年内没有成功希望”的炸弹不报希望,认为转而去研究核能源更为有利,所以他才申请了很少的研究经费。没想到几个月后,情况来了180度大转折,整个项目不但规格升级,拨款一下子给了5亿马克——他做梦都没想过这个数字。在这个氛围中,不但他的反应堆得到了重建,连博特主张的石墨反应堆也得到了建设机会,所以他才有“2座反应堆都运转良好”的发言。

不过他没有多想,大人物改变主意、朝令夕改是常有的事——连米尔希元帅都能落而再起,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本来他以为马上就要轮到博特发言,但更令他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在达尔格斯附在元首耳边悄悄嘀咕几句后,会议现场忽然来了希姆莱、帝国邮政部长奥尼佐格和库尔特-迪布纳。

更令人奇怪的是,元首居然临时改变议程,推后了博特的发言,示意迪布纳先讲——他负责第三个铀工程小组。

迪布纳第一句话就震住了在场所有人:“尊敬的元首,我们的铀-石蜡三维反应堆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中子输出量指标超过了海森堡教授原先主持的莱比锡实验堆中的最佳情况,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他最新的建设成果。”

海森堡当然认识迪布纳,事实上很早以前后者还曾向他请教过理论问题,这所谓的“三维反应堆”也不是新名词,2年前他就听说过“铀砌块呈格栅式摆放”的设计方案——让块状铀置入减速剂包围中,不是以二维平面覆盖,而是呈三维立体环绕。不过他对此很不感冒,理由是3点:第一,这不是迪布纳的原创,是德军在占领法国后,迪布纳从居里实验室里库存的实验档案中翻出来并加以系统化总结的;第二,海森堡不认为这方案有多少创新之处,充其量只是对他莱比锡实验堆的改进;第三,迪布纳本人毕业于哈雷大学,理论水平低一些,在学术领域内名头不响,他认为对方只是个二流人物。

再加上他对迪布纳也看不惯:后者不但加入了国社党,还有鲜明的国社言论和政治痕迹,自诩为道德楷模的海森堡对此不屑一顾。在他心目中,博特可以算能力仅次于己、且有不同学术见解的竞争者,迪布纳充其量只是个学术骗子——看看他的后台就知道了,居然是帝国邮政部长!老天,邮政部也能与核研究扯上关系?

迪布纳第二句话更令人震惊:“综合实验成果与铀元素提取过程,我认为制造炸弹是可行的,这比使用反应堆充当能源供应者要简单且直接。理由很简单,炸弹不需要考虑防护、维持、养护,只要将力量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即可,而充当能源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安全、防护、稳定运作等多种因素,困难很大。非要说核能源具有优势,只有原料提纯具备一些优势,如果原料不存在制约问题,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一枚炸弹——这时间我认为是3-6个月。”

现在不但是海森堡这样的能源派,连主张造炸弹的博特也震惊了——他还没敢这么说话。施佩尔转过头看了看海森堡,只见他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似乎对这种言论很不屑,不过元首在场他不便表示出来。

霍夫曼似乎没留意到海森堡的态度,反而温和地点点头:“再介绍一下你们在莫洛维茨的成果……”

一说起这些,施佩尔就皱起眉头,他想起来了:法本公司投资巨资在莫洛维茨建设了一个大型丁纳合成橡胶工厂,距奥斯维辛集中营仅仅6公里,去年整体工程建成,法本公司为该项目投入了9亿马克。令人奇怪的是,该厂从未生产过任何合成橡胶,但消耗的电量却超过了整个大柏林地区。

合成橡胶现在已不像开战时那么迫切了,在印度洋航线打通特别是拥有制海权后,日本曾先后两次派出过商船将天然橡胶送到了中东,然后再转运本土。除了橡胶,大批其他热带物资都可以通过对日贸易获得。所以施佩尔对这家不产合成橡胶的橡胶工厂更感兴趣,他知道里面肯定有文章。只是由于从原料到发电能力都是法本公司自己投资,而且明确表示有党卫军秘密项目,从军费到安保都由党卫军负责,施佩尔在好奇也不便过问,现在看来谜底就在于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