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沸腾

铁十字 第一百四十二章 沸腾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高速公路已出现民众驾车驶离城区现象,车辆越来越多……”

“民众在抢购物资、囤积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部分商店出现哄抢,食物配给制很难坚持推行,部分非政府定价商品价格暴涨。”

“有地方议员要求检查当地防空设施战备情况,可该死的,那儿几乎没什么高射炮——有也没用,国民警卫队没多少人会使用。”

“部分议员要求总统发表公开讲话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往东海岸调集一切可用的军事力量抵御入侵。”

“各大船厂、钢铁厂与其他企业要求加派防御力量,防止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同时要求政府下令工人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有记者在核实半年来海军舰艇损失情况,他们甚至在联系那些舰艇上服役的官兵家属,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收到来信或阵亡通知书,各种谣言满天飞,甚至谣传太平洋舰队已全军覆灭,要不然日本人怎么会打到大西洋来。”

堀悌吉发表的公开声明如同往一口沸腾的油锅里公然泼了几滴水进去,立即四处溅射开来,碰到的都疼。

仅仅大半天下来,东海岸各主要城市的混乱状态已初步形成,让罗斯福头疼不已,《告知书》甚至连英国人都知道了,丘吉尔首相打来电报表示大不列颠愿意和美国站在一起共渡难关,所有英国海军官兵坚决服从指挥,但最后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根本想法——他请求美国帮助加拿大防御这支舰队。

罗斯福皱着眉头,他知道自己需要站出来发表演说,这可以鼓励、振奋人心,他相信即便把真相说清楚也无所谓,因为美国人民是通情达理的,这是战争,必须坦然面对敌人的任何威胁。但这就间接就证明了轴心舰队的威胁是确实存在的——这逼迫他必须往国土防御里投放力量和军费。参联会已进行过初步计算,如果东部海岸的防御能力要达到英国水平——还不是德国的水平,至少要往里面填60-70亿美元,准备80-100万兵力;如果西海岸也要达到这个标准,那会轻松突破100亿。关键不是这些钱,这笔钱相对于美国1942财年500多亿军费开支而言还能承受,但跟在这些钱后面的物资、人员和装备一时间可变不出来——美利坚需要时间。

但美国政府也不能对威胁无动于衷,万一真有大城市被轴心舰队突袭成功,这脸就打得太难看了。珍珠港是敌人背信弃义的偷袭,民众可以进行谅解,袭击东海岸的事敌人已事先发出了警告,再出事他不知道该如何向民众交代。而议员们一定会向白宫施压,尽管每个人都清楚遇袭是小概率事件,但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选区被敌人所摧毁,世界大战就是这么几年,议员却可以当一辈子,两者孰轻孰重政客们会分得很清楚。

只要基于民选的基石不动摇,这笔100亿美元的开支是非花不可。现在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造价是7000-8000万美元,这等于美国一下子就要为国土防御扔进去130条埃塞克斯级航母——一想起这些,罗斯福的心情就变得十分糟糕。

另一条让他心塞的消息是苏联战况非常不妙,斯大林通过外交渠道发出了紧急支援的要求,语气前所未有的焦虑与凝重,甚至隐隐约约还有再不给就媾和这样的话。媾和罗斯福是不相信的,但这句话公开从莫洛托夫口里说出来,他就可以想象俄国人的日子很难过——继巴库之后,格罗兹尼油田又快要保不住了,向来是石油输出国的苏联现在居然反过来伸手问美国要石油,还点名要求成品油,一提就是100万吨一个月的水平。

丘吉尔也说要100万吨一个月,罗斯福想想就要拍桌子骂人:别说现在德国封锁这么紧,就是德国一点封锁都不干,美国的油轮数量也没那么充足——每个月200万吨输出量再加上来回路途中的空载,意味着至少需要400-500万吨的油轮运载力量,再加上亚洲战区、非洲战区的需求,没600万油轮运载量根本兜不住,但美国的油轮还有很多躺在船台上呢。(作者注:二战时期油轮最大也就2万多吨出头,千万不要与后世动辄20-30万吨的油轮相提并论)

为应对苏联的物资需求,参联会召开特别会议,虽有人对继续援助斯大林表示质疑,但一想到苏联单独媾和的结果,每个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我们不能轻易丢弃斯大林这个盟友。”罗斯福在会议上的讲话很深刻,“如果苏联被迫放下武器投降,德国在东线的400万陆军,5000-8000辆坦克,6000架飞机就能立即腾出手来进攻英国,大不列颠一旦倒下,美利坚的前途将一片黯淡。俄国人是比较无能,但至少依然在坚持战斗,哪怕5-6个俄国人换1个德国人也是值得的,如果他们不换,我们就要牺牲美利坚的小伙子去换。你们觉得是出物资好还是出人命好?”

这句话没人敢接,于是定下方针,进一步加大援苏力度并要求英国将印度的物资通过阿富汗尽可能输送给苏联。参联会提出现在到处都要舰艇吨位和钢材,为保障供应,只能砍掉或推迟最不急需的那些,但具体砍哪些还要海军斟酌。

航母不能砍,因为他们是作战核心;

战列舰不能砍,因为美国海军损失了太多的战列舰,现在急需新鲜血液补充进去;

商船不能砍,油轮不能砍,因为他们要为盟国提供物资供应。

最后海军想来想去把动刀的地方放到潜艇上,他们发现最近潜艇的作战效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再大量制造潜艇有点不划算:大西洋上的轴心商船很少,光英国潜艇就够用,地中海现在进不去,进去就是必死;印度洋上轴心的商船尤其油轮不少,但那里缺少潜艇可用的据点,而且敌人反潜力量十分凶猛,轴心的商船又贴着海岸线走,损失很大、收效甚微;远东战场原本是潜艇最具活力的地方,偏偏这里的效能在大幅度下降。

日德合作交流增强后,德国派遣了一批潜艇人才去日本海军,在得到德国给与的声呐、雷达、反潜飞机并吸收相关反潜经验后,美国潜艇的损失与日剧增,战果却开始减少。而日本除反潜技术提升外,其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改良,密码替换后,美国就不能轻易破译日军密码;日本仿效美国引进护航机制,堀悌吉把几艘商船改成的轻型航母剔出了作战队列而投入护航,日本陆海军之间运输舰艇实现由海军统一管理,再加上美国海军鱼雷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林林总总因素加起来,潜艇的效能就大幅度降低了。

海军高层将生产任务调整的目标砍向潜艇另一个理由是潜艇部队数量其实不算少,刨除损失后目前有400多艘,光远东战区的话够用了。另一个不可忽视但未摆到桌面上来说的因素是海军有经验的官兵在快速丧失,从南太平洋海战开始,海军人员损失相当惊人,有限的人员会优先考虑水面舰艇补充

但潜艇从来不是美国海军的主流,光砍掉这些远远不够,海军部只能皱着眉头继续下刀。

阿拉斯加大型巡洋舰:只建造最初3艘,其余取消;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只建造最初4艘,其余砍掉;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一律取消;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未完工的设计图纸封存;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从cl96里诺号(reno)开始仿效独立级改为轻型航母;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除已修改为独立级的9艘外,再将另外11艘也改为轻型航母。

比舰队航母更缺的是护航航母,海军部做过统计,按现有物资运输需求和敌人破交力量估计,至少需要为船队配备70-80艘护航航母,但因前期损失巨大,到4月中旬实际可用的不过15艘,而依照特纳的a 计划,需要抽调12艘护航航母用于作战,这些投入作战的护航航母很可能还要损失6-8艘。因此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商船队,否则海军都舍不得用护航航母护航,最多给些老旧驱逐舰,他们大量遭到从亚速尔出发的u艇进攻而损失惨重。

罗斯福看过数据,5-8月间有10余艘护航航母会完成建造,但其中10艘预定要提供给英国;8-10月间成军的那10多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才是美国海军真正能用的,但数量依然无济于事,算了一下,整体兵力要到1944年初才能缓过劲来,这还要建立在亚速尔被夺取的基础上。

问题有一大堆,可暂时他管不了这么多,先对付轴心舰队来袭才是最要紧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