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加索(完)

铁十字 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加索(完)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我们石油供应的情况怎么样?动用储备的趋势止住了么?”

施佩尔叹了口气:“这问题怎么说呢,得一分为二地看:在生产领域,今年天然原油加人工合成油料产能至少可以突破2000万吨,运气好一点能达到2400-2500万吨,这意味我们每个月能拿到200万吨油,相比1942年全年1600万吨的规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升。但从消费领域来说,空军与装甲部队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50%,海军至少增加100%,另外我们在意大利海军和日本海军身上又付出较大,光意大利海军现在一个月油料消耗就超过20万吨。幸亏我们在埃及和中东搞到了一批油料,再加头三个月东线战场比较平静,燃油消耗很低,综合平衡后勉强能维持,算是危险的平衡。”

“看来情况不算特别理想,最起码煤制油项目还不能砍掉。”

“今年不能,砍掉会造成缺口,战略储备目前只剩下不到500万吨,我还指望到年底能将其恢复到700万吨以上。”施佩尔想了想,又对霍夫曼说,“不过明年机会很大,随着科威特、内志两个大油田开采,再加伊拉克和伊朗石油产量进一步提升,预计总产量可达3600万吨,乐观一点有望摸到4000万吨——这样就可以停掉一些煤制油项目。”

“除石油外,煤炭特别是电力也是制约工业的关键瓶颈,煤炭更应该用来发电而不是不经济地合成为燃料。”霍夫曼无奈地表示,“所以我才希望停掉煤制油项目,但今年看来没希望了。”

施佩尔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担心,但马上汇报了一个好消息:顿涅茨克煤矿区已完全修复,即将大规模开采并发电。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历史上,德国刚刚恢复顿涅茨克煤炭生产就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而被迫撤退,最后只能将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煤矿再次匆忙炸毁,听到以顿巴斯煤田为核心的煤炭产区全面恢复,霍夫曼非常高兴。

一开始军备部只想恢复采矿,经过计算发现,顿巴斯煤矿年产量超过1亿吨,约占苏联煤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德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弱,数量很大,但要把这1亿吨煤炭运回德国去利用却存在较大困难。

顿巴斯的煤要运到德国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铁路从东线运到德国境内,铁路里程大约2500公里,经过东线各国,单独运输需要4-5天;另一条是走海路,顿巴斯往南100多公里就是港口,可以走亚速海-黑海-地中海这条海路运抵意大利再送往德国,这条路要走2000多海里,整体运输时间超过两周。

交通专家们经过精确计算,认为尽管顿巴斯煤田的地理位置很不错,交通也比较便利,但每个月要运走800万吨煤是不现实的,现有铁路与海上运力支撑不了这个规模,而且会挤占其他资源,如粮食、矿产的运输能力。

“如要有效利用这笔煤炭资源,大部分必须就地转化,少部分才能依靠对外输送。每个月最多可通过火车和轮船的回程运力运输100-150万吨,另外……”说到这里,施佩尔停住了口没说下去,从公文包掏出电报纸,“意大利方面表示因缺少煤炭极大地制约了工业产能的利用,战前他们从德国进口较多煤炭,战争开始后,因为我们自身需求增大而大幅度减少了对意大利的煤炭输出,墨索里尼首相应几个工业巨头的请求,向我发来电报希望能追加输出……”

“可部分满足他的要求,比如每个月多给意大利人50万吨,但使用必须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我可不希望看到这批煤炭到了意大利又流入黑市。”霍夫曼这句话是意有所指的,他接到情报:墨索里尼前段时间死乞白赖从德国买走了10万支特效药(青霉素),说是给军官和技术兵种使用,一转眼这些货在罗马、都灵的黑市上就能买到——价格涨到了300-400马克一支。

“达官贵人们为了自己使用而挪用军需物资我能理解,甚至可以睁眼闭眼,但挪用并对外出售牟利就超过了我的忍耐限度,我已派鲍曼同志前去追查。”

施佩尔尴尬地笑了笑,那意思仿佛在说:鲍曼在德国查当然毫无问题,但在意大利,他的权力能不能好使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你我都能猜到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但我必须保持这样毫不姑息的作风——现在这些人为了钱能出卖特效药,以后就能为了钱出卖军事计划和意大利领袖。”霍夫曼微笑道,“他会理解清理门户的必要性,如果他下不了决心,我们有的是人干这件事——特别行动队可是很久没出动了!”

施佩尔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元首要控制意大利的决心看起来比自己想象得还强一些。

“再来说煤炭,这一亿吨煤炭,除运回本土和给意大利的数量以外,剩余的8000多万吨你们打算怎么安排?”

“一部分炼焦,供给钢铁企业使用,一部分发电,不过顿涅茨克电厂的装机容量有限,不可能利用这么多煤炭,必须还有其他出路,可惜乌克兰重化工不发达,利用起来成效很一般。”

“不能光考虑生产,还应考虑东方各国的取暖需求。”霍夫曼道,“我听说俄国人原先因缺少煤炭,冬天甚至用原油取暖,动用原油我没这么奢侈,但给他们提供些煤炭可以办到。加大开采力度,凡利用不完的煤炭都用于今年冬天取暖。”

施佩尔诧异地看着霍夫曼,不明白为什么元首最近对东方各国如此大方:先是提供柴油,现在又准备提供煤炭——这是真心搞欧洲联盟的节奏?

仿佛看出了他的疑惑,霍夫曼解释道:“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煤炭或柴油,必须考虑对整个东方国家体系的政策。韦勒中将告诉我,如果能得到足够的装备与补给,有完善的训练和指挥体系,这些士兵都是很好的战士,斯大林根本没用好他们。就这场世界大战而言,我们德意志人口远远不够多,任何减少德国青年牺牲的办法都应被鼓励,如果能动员足够多的东方军队与布尔什维克军队进行斗争,这场战争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对今后世界与欧洲格局也有极大帮助。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些人民一点柴油与煤炭,可以巩固这些国家与我们的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这不但不会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对我们的事业大有裨益,你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牢记这一点。”

“我明白了,元首。”

“加上顿巴斯煤矿后,铝的问题能解决么?”

“铝的问题能解决,但电还有缺口。”

充沛的电力是获取电解铝的保障,德国原本电力是够用的,但因飞机生产规模提升需要大量铝锭,电力逐步开始出现缺口,霍夫曼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霍夫曼对本年度飞机制造的期望是3万架,以一架飞机消耗2吨铝计算(实际算上零件制品消耗远不止),新增的飞机类铝消耗就超过6万吨,而德国1942年全年铝产量不过也就是28万吨,短时间要实现20%以上的增幅确实不易。不过听到铝的问题能解决,他依然非常高兴,这大大超越了期望。

“工业专家经过计算,认为从原料开采到铝制品完成生产,依靠新增的顿涅茨克煤炭产量和相应发电量足以覆盖,但目前国内电力依然不够——确切地说是发电机组和千瓦小时不够,因为除铝以外还有大量额外的新增需求。”

“是什么?”

“其他工业生产我就不举例了,我只说一个——超级炸弹的原料提纯需使用大量电力,起初我都怀疑教授们算错了,但他们做过一次提纯实验,小小的一点点、不到0.2克原料的获取居然耗费了上百万度电。专家们表示,需要上百公斤甚至成吨的原料才能完成一枚超级炸弹。”施佩尔哭丧着脸抱怨道,“按这个水平,全德国的电力都给他们还不够。”

听到这里,霍夫曼又是一阵抽风似的牙疼:海森堡第二次计算后的数字开始接近真相,但还是存在很大问题——起码高了两个数量级。不过有一点施佩尔没夸大,这玩意耗电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矛盾来了,有限的电力究竟是优先保障飞机和军备生产还是投入核原料提纯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让德国高层现在选择,估计其他所有人都会押宝在军备上,但只有霍夫曼才清楚,第二个才是战争的终结者。

痛苦抉择了很久,他最后下定决心道:“这两方面都不能耽误,提纯是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一下子不会用到天文数字的电力——我们也没这么多设备,关于超级炸弹项目我想与专家们交流一次,听听目前的进度与后续安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