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十五章 俄罗斯的冬天(10)

铁十字 第二十五章 俄罗斯的冬天(10)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您是说,您派出的人已联系上了德国人?”德黑兰的王宫里,一个年轻的声音压抑着兴奋与激动,用略微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

“是的。不仅联系上了他们,还见到了隆美尔元帅本人。”

“怎么样?”

“英国人被打得溃不成军……我们的使者见到了成千上万的英国与印度俘虏。”

“我不问这个……这我已经知道了,德国人能打到这里来,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厉害。”年轻的声音焦急地问,“我是问,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何,愿意帮我们赶走俄国人与英国人么?”

“这当然没问题,但要付出一些代价。”

“我可以接受,类似埃及、伊拉克的条件,甚至比他们更高一点的代价都可以接受,现在的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他们是不是要石油?我可以给他们!要驻军我也可以答应。”

这个年轻的声音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发出来的(波斯于1936年改称伊朗,但随后几年内称波斯比伊朗更普遍,后来才慢慢过渡为伊朗,整体称呼演变类似于暹罗与泰国的关系),原国王同时也是巴列维父亲的礼萨汗虽然比较亲德,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也宣布了中立。但为保住伊朗这条对苏联进行物资供应的渠道,盟军不允许伊朗真正的中立。

8月初,苏联和英国共同商定对伊朗进行武装占领,并划分了两国分界线——这也是19世纪末俄、英两国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分界线,直到礼萨汗宣布独立自主之后,才逐渐将两国的势力驱逐出去。

虽然老国王知道拥有强大兵力和武器装备的俄国与英国要侵犯伊朗不费吹灰之力,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把事情做绝,万万没想到英军和红军于1941年8月25日发动了入侵。

英军出动的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双方合计兵力超过15万人。

此时,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编为两个配备105mm斯科达火炮的王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9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5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4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5个宪兵旅,以及1个独立的机械化旅(装备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罗尔斯罗伊斯装甲车以及美制tk-6装甲车)。伊朗王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8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2艘炮艇、5艘鱼雷艇、1艘武装拖艇、1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4艘炮艇、3艘鱼雷艇和1艘拖船。

从兵力上看,伊朗军队的实力不算太差,但由于突然遭到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苏联内务部甄别了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从此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官趁夜色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苏英两国除控制伊朗战略要地之外,还趁机煽动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特别是与苏联接壤的北方山区有很多少数民族(比如阿塞拜疆)都不服从德黑兰政府的权威。

除陆军外,伊朗规模不大的海空军也遭到摧毁。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突然对伊朗海军开火。“亚拉”号炮舰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购自意大利的“虎”号炮舰并将其重创。到凌晨5时30分,英军登陆完毕并占领了沙普赫尔港口。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尔汉姆”号炮艇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炮艇,港内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

皇家空军“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伊朗南部的各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有关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战斗机(其中3架还没拆箱)被英国人没收后运到了印度。与此同时,英军还占领了阿巴丹的英波石油公司炼油厂。

不到一周,伊朗各战略要地被全线占领,军队全面崩溃,老国王被迫下令停止抵抗。英苏大使不仅要求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还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在伊朗答应履行这些条件后,英苏军队仍然开入德黑兰逼迫礼萨国王逊位。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身体健壮的一半人被苏联挑去,发配到西伯利亚科雷马的奴役营,在那里与苏联从波兰东部捕捉来的平民奴工一起挖矿,另外一半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礼萨国王退位后将王位传于21岁的巴列维,然后动身离开德黑兰,在离开前,老国王命人挖了一块波斯泥土,装进一个小包,然后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1942年1月29日,处于枪炮威胁之下的伊朗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两国虽然一再声称尊重伊朗“独立自主”,但却把伊朗境内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全部控制起来并由盟军直接管理,包括巴列维在内的所有伊朗高层一举一动都处于被监视之下,为防止苏联人下毒谋害,巴列维甚至每一顿饭、每一杯水都要贴身心腹先品尝后才敢下肚。

他本以为自己将会永远处于这种恐惧之下,没想到形势变得如此之快,不到一年,德国人已打上门来了。在11月份后,他为非洲军的每一场胜利而欢呼,为他们遭遇的挫折和考验而感到沮丧。轴心国举行开罗入城式时,他在王宫里整整乐了三天。德军进入叙利亚、伊拉克后,他几乎已抑制不住欢快的情绪了,每天都要在地图上研究隆美尔部队的进军情况——甚至比德国总参谋部还关心德军的补给与后勤。

“德国人要的不仅是这些。”

“他们要什么?”巴列维皱起眉头反问道,“难道要割让领土?”

“不,他们希望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这是什么意思?”

“隆美尔元帅传达了元首的原话:波斯人民在远古时代是雅利安人的一支,虽在历史变迁中产生了重大演化,但日耳曼民族依然愿意承认我们是雅利安族裔的身份,作为同属于雅利安民族的后代,应当确立全面伙伴关系,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奋斗。”

“就这些?没有具体条件?”

“元首没说,但德国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的代表提了提了一些具体条件,比如:废止与英、苏两国的一切条约,并就他们造成的损失索赔1000吨黄金;国内有关英国、苏联投资全部转给德国,一切设施设备包括炼油厂在内均由德国负责修复;伊朗出产的石油除自用外,全部供给德国;允许德国新的矿产开采权,全部由德国负责勘探与投资,开采成功后双方各得一半,期限99年,期满后全部移交我国——基本上与埃及和伊拉克的条件差不多。”

“驻军呢?”巴列维向使者问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除北部与苏联接壤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港口和油田区德国要驻扎一些军队外,包括德黑兰和伊斯法罕在内的其余部分都不驻军,国内的铁路、公路、电报也由我们自主经营。”

巴列维的神色松弛下来了:“德国人要的不多,起码比英、苏要好多了。”

“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巴列维的孪生姐姐、具有高超政治手腕的阿什拉芙公主问道,“能把父王救回来么?”

“德国人答应尽力搭救。”使者想了想,“他们承诺会帮我们重建国防军,并用武器抵扣从我们这里拿到的石油款,但要求我们加入轴心阵营,对英、苏宣战。”

“不包括美国?”巴列维对美国还有一点好感。

“不需要包括美国。”使者忽然补充道,“对了,德国人表示如果我们加入对俄国、英国作战,德国愿意将来胜利后将两国目前与伊朗交界的领土划给我们一些——不少于15万平方公里。”

巴列维露出兴奋之色,嚷嚷道:“好,我都答应了,立即把条约准备好。”

“陛下……”饱经世故的穆罕默德-福鲁吉首相劝道,“陛下,德国人描绘了‘全面伙伴关系’,老臣认为这些条件可以继续商量,或许我们不用付出这么多。”

“不!我要尽快把苏联人赶走,把部队武装起来,让他们也尝尝我们的怒火。”巴列维傲然说道,“这世界上不只有英国或苏联人懂武力,我们波斯人也懂,我要让他们为一年多之前那次背信弃义的进攻付出代价!”(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