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四十五章 大河曲部之战(9)

铁十字 第四十五章 大河曲部之战(9)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11月12日的傍晚,所有接到出击命令的德军营地上都是一片忙碌而充实的景象。装甲师们的任务最重,以坦克为核心机动力量组成的矛头要穿透整个红军集团并负责分割,步兵师们的任务也不轻,他们必须立即顺着装甲师打开的通道进行穿插和固守,否则矛尖奋力撕开的缺口很容易被反应过来的红军们堵上,那样不但辜负了装甲师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机会,更会让装甲部队陷入敌军的汪洋大海而难以自拔。

所有步兵师都领到了明确的出击位置,而全部由奥地利人组成的第44步兵师是第二波攻击部队,他们是紧紧跟随在装甲师之后的部队。与通常想象中狂飙突进的闪电战不太相符,德军此时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除极少数担任快速侦查、突击任务的先头部队,无论是夏天烈日的炙烤还是冬季凛冽的寒风,步兵师主力们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用两条腿来解决交通问题,不仅因为有限的车辆和牲畜大车要优先用于装备和物资运送,更由于俄国的道路密度偏低与等级质量不高的缘故,有了机械化也用不上,11月份已是难得的适合运动作战的好天气,如果是4月份大地解冻、地面翻浆的时候,一脚下去通常会陷入30-40公分深的泥泞而难以自拔,轮式车辆根本难以通行,半履带装甲车也经常会陷在淤泥堆里。

在这种机动条件下,步兵师们每天最大的推进速度依然可达到30-50公里。看上去似乎毫不起眼,但考虑到这些陆军骄子们是在扛着大约25公斤重军事装备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任何人都不敢予以小看。这些装备包括头盔、步枪。弹药和用来挖掘壕沟的工具——大多数时候是工兵铲,小部分人携带十字镐,除此之外还携带一顶帐篷和一个装满东西的皮革包,那里面塞着够吃一顿的罐头、饭盒,一个野外取暖或者做饭的火炉,一套铝制餐盒,清洁装备、换洗衣服。搭建帐篷的配件,野战服,缝纫用品。剃须刀,肥皂和****甘-森尼克斯(vulkan-sanex)避孕套——虽然早已命令禁止与当地妇女发生关系,但避孕套仍是步兵的常备物品。

这次战役的重点任务是分割、消灭当面的红军重兵,快速突击是重中之重的关键点。考虑到战役整体的时间窗口只有3天。南方集团军群对部队机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0-50公里的推进速度不能满足曼施坦因和参谋们的愿望,他们迫切期待部队(尤其是类似44步兵师这种突前部队)的推进速度能达到70公里一天以上。为切实达到这个目标,指挥部绞尽脑汁地提高部队机动力,参谋群和后勤机关们一方面为最远端、紧跟着装甲部队推进的步兵师们调集足够的机动力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步兵师们尽可能减轻负担,实现轻装上阵,所有长期野战生活所需要的物资如炉子、厨具、帐篷、换洗衣服等就不适用了。一切非必要的文职人员也被要求全部留在驻地免得拖累作战步伐。作战指令说得很明确,这就是一次快速奔袭。只以消灭红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而不是攻克或占领某些地方,顿河河曲部如果俄国人想要,打完这一仗后还是可以让给他们的。最后经过反复斟酌、确定,除弹药、作战与急救工具和食物之外,其余物品一律安排在了原属营地,每个士兵的平均负重降低到了17公斤。

与希特勒醉心于编练新番号部队并喜欢直接插手前线作战不同,霍夫曼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对这两者兴趣不大,但对后勤的重视程度却前所未有,几个月来不但督促着各级官僚们准备好了充分的冬季装备,对野战口粮的更新与设计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按照德国原有的后勤标准,作战时最重要的是携带食物,他们通常由各部队炊事员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行军中的士兵们每人每天领取3-4份,包括700克黑麦面包,200克冻肉或芝士,60克黄油,9克咖啡或6克红茶,另外还包括10克砂糖和6卷烟草,这些食物通常用罐头或纸包着并装入纸箱内携带。

霍夫曼上来后就提出了更新口粮体系的要求,在他的要求下,德国营养专家和后勤部门比历史上更早推出了符合战斗要求而无需烹饪的特殊食物,特点是方便携带和含有高热量,这些野战口粮分为大型战斗食物(grosskampfpaeckchen)和近距离战斗食物(nachkampfpackchen)两类,只供应给前线作战部队,以战地部队使用的第一号口粮为例,内容包括700克面包,136克带骨鲜肉,7克黄豆粉,30克鱼肉(无头),250克蔬菜水果,320克马铃薯80克芦笋,20克布丁粉,25克炼乳,15克盐,1克辣味品,60克奶油与脂肪,偶尔还能供应一点红酒。这些食物采用定量包装放置在补给车上,然后在作战中由指挥官下令分发食用,考虑到激烈战斗中补给不易,军官们通常会要求士兵们随身携带1日份食物。南方集团军群有幸优先获得了大规模的新型野战口粮体系,曼施坦因毫不犹豫地予以立即实施。

按照德国制定的标准与要求,西欧各国,特别是荷兰、比利时、法国拿到了很多野战口粮的制作订单,一开始国内资本家还不满意,认为这类产品生产并没有技术含量,订单大量外流让这些国家白白赚了钱还损失了国内产品的销路,但随着大规模军工制造的推进,国内生活物资消耗开始加大,有关农产品滞销的顾虑完全消失了,而得到实惠与好处的西欧各国轻工业资本家首先开始拥护德国的订单政策,然后各国农民也表示很满意,特别是法国农民阶层在政治上拥有传统势力,对德国的好感度予以增加,而一贯以农业突出的轴心小兄弟们,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更是倾尽全力接下物资订单,意大利的资本家对此也跃跃欲试。

在霍夫曼的充分动员与巧妙设计下,现在不仅全欧的重工业、连轻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开始深刻卷入大战了,各国都受益于德国的战争景气而发展,让人觉得德国提出的欧洲联盟共同发展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唯一让人担忧的恐怕就是德国的支付能力,这些账单德国小部分是用军火和其他设备偿付的,还有一部分是用黄金等贵金属支付的,其余大部分是用帝国马克记账的德国债券支付的,这些债券每年会消灭大部分——被占领各国要支付占领费、付出赎回俘虏的费用,但少部分仍以纯粹国债的形式保留下来。对这种债务霍夫曼对此毫不担心,各国高层和资本家们也很有信心——德国打赢了还怕没钱付账?现在仍坚持德国要全额用外汇或贵金属付钱且贸易额度较大的国家只有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瑞典铁矿是德国离不开的,霍夫曼无话可说,葡萄牙是偏英美的,采取这种做法也符合其立场,唯独西班牙这个白眼狼的行为一直让霍夫曼恨得牙痒痒。

当然后勤机关还有顾虑,生怕这些军需食品被下毒,但经过反复抽查、检验,最终认定这些国外供应的口粮基本是合格的——蓄意投毒的压根没有。

现在,曼施坦因和海因里希等人就在指挥部里啃着这些新型野战口粮指挥作战,这不仅是最高指挥官标榜与前线官兵同甘共苦,同时还可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补给与饥饿状态,这更有利判断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海因里希在下车的第一天就看出了曼施坦因的计划,知道这个善用奇兵、巧计的元帅绝不会傻呆呆地与俄国人拼阵地战,从他不战而退放弃顿河弯曲部的举动就知道他在酝酿大计划,不过对某些具体指挥策略他依然持有不同观点。

他问曼施坦因:“真的不进行炮火准备?”

“用不着,这是突袭,炮火准备反而会提醒红军……”曼施坦因抬眼看了看手表,“等明天上午部队穿插到位才是炮火准备的好时机,希望我们的营、团一级指挥官聪明一点,别傻乎乎跑错位置挨自家的炮火。”

“这是不可避免的。”海因里希轻轻摇了摇头,“只希望损失不要太大。”

“是啊……”曼施坦因也叹了口气,“为打出高交换比,我算死了无数脑细胞才设计出这个方案,如果这样还不行,那就只有死守壕沟再打一次阵地战了。”

参谋长韦勒抬眼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分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指定位置,所有进攻单位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