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三十六章 抉择(2)

铁十字 第三十六章 抉择(2)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会议结束后,丘吉尔松了口气,但悬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来:他可是对美国人说过“政变”这种话的,现在代表美国政府出面的赫尔国务卿明显没同意,而美国高层显然又知道了,他开始懊悔起来,认为自己那天太冲动了,这种极端机密不应说给霍普金斯和多诺万听,应该直接和罗斯福本人沟通。

不过到了夜里他又转忧为喜:多诺万悄悄拜访了他,并告知了“引蛇出洞”的备选方案,明确无误地表示已将别动队带来了。

“首相阁下,近段时间我会常驻英国,但您得指派一个可靠的人和我接头,不能总是我和您汇报,那样破绽太大。”多诺万说道,“这个人需要有秘密行动和情报工作经验,千万别是大c,我认为他不一定可靠。”

“三天后我会把合适人选告诉您,从我的家族中选,保证绝对可靠。”丘吉尔想了想,“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那我就放心了。”

在英德秘密谈判陷入僵局时,前期搁浅的苏德谈判却有一些新进展,现在里宾特洛普就是欧洲空中飞人,一下子到葡萄牙,一下子到保加利亚,一下子又到柏林,成天穿来穿去谈判,已几个月没在外交部露脸了。

隆美尔所部在中亚的推进速度实在过于惊人,而鞑靼人的独立和起义也配合得很好,外面还有伊朗在大开大合,让布尔什维克高层头疼不已。为堵住这匹狂飙突进的野马,朱可夫迫不得已,又从远东调来20万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华西列夫斯基表示了异议,认为这会削弱远东的防御能力。但斯大林认为日军眼下的注意力在印度,短期内不会对苏维埃发难,尽可以放心。

事实上关东军和远东军的交易非常频繁,在苏军提供便利协助关东军“剿灭”边境抵抗分子后,日苏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物资交易,稻米、小麦、面粉、大豆等源源不断地输入远东,规模已达到了几十万吨,而苏联则把金银珠宝、油画、古董、名贵家具等卖给了关东军,还搭上了一些缴获的、暂时用不着的德军装备。总体而言是rb赚了钱,苏联捞到了救命的物资,但这点物资对于苏联庞大的缺口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从远东调集的军队部署到中亚还需要时间,而且由于油料短缺,很多机械化部队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从朱可夫发布命令到部队真正落实到位,足足用了将近3周的时间。而且远东这些“精锐”似乎也并不能堵住中亚大地上的德国装甲部队。隆美尔在北非沙漠有过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带5-8万部队正好能发挥其来去如风、攻击力爆表的优势,他让红军指挥官见识了空地一体、空降渗透、装甲突击、分兵合围等多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打得这些笨拙的远东部队有苦难言,明明拥有3-4倍于敌的优势,却始终处于下风。

中亚战场的不断胜利也破除了隆美尔只能打英美,不能打苏联的“污蔑”之词,认为他配得上肩膀上的元帅军衔,唯一还需要他证明的是带大兵团的能力,不过,基于该方向脆弱的补给体系,维持5-8万兵力已是极限。

在中部战场上,收拢“难民”也差不多的德军重兵开始发动猛攻,他们的攻势只是迟到但并不会缺席,而且在收拢难民这段时间里,前线同样囤积了不少物资和补给,仅仅4天功夫,各处阵地都取得了突破,分别向前推进了80-150公里不等。

虽然莫洛托夫愤怒地表示德军不遵守协定,破坏和谈默契,但里宾特洛普却嬉皮笑脸地告诉他,至少德国方面已“安排”了将近200万苏联难民,无论如何苏联至少要释放2万战俘才算得上履行协议。

经过激烈争论,斯大林下达了“放人”的命令,从8月13日开始,红军陆续释放战俘,一开始全是身体有残疾或患有各种疾病的俘虏,再加上长期的粮食缺乏与折磨,很多人被送回来时都奄奄一息,还有一些则因为兴奋过度而稀里糊涂送了命。不过大多数人在饱受折磨之后至少捡回了一条性命。

一开始释放的人群中还混有很多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战俘,到8月16日,最后几批释放的几乎全部都是,据他们说,战俘营可能还有4-5万轴心官兵。所有目睹该场景的德军士兵无不咬牙切齿,虽然报复苏联战俘这种事很少,但很多人下定决心,今后与红军作战绝不能当俘虏,必须死战到底!

双方借口都是人道主义,但苏德之间不同寻常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高度关注,美国驻苏联大使为此质询了苏方意见,莫洛托夫回答道:“很简单,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俘虏,与其让他们白白饿死最后成为我们的罪证,还不如将他们交还给德国人,顺便也能加重他们的负担。贵国如果有心,是否可以加大红十字会有关的物资援助?我可以将其用在德国俘虏上。”

美国人被挤兑得说不出话来。

除战俘放还的默契外,红军开始选择从列宁格勒撤退人员,德军罕见地没有进行攻击,任由苏方组织撤退。这背后是斯大林和政-治局高层充分讨论后的决定,由于总参谋部一再要求缩减列宁格勒方向的兵力用于中部战场,那列宁格勒就不能再守。考虑到列宁格勒民众是布尔什维克坚定的支持者同时该城又拥有重要地位,直接划给德方影响太过于恶劣,苏德双方在整体媾和协议尚不能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先就列宁格勒的一归属问题达成了局部协议:

红军撤退并把民众带走,但造成的态势并不是主动让出,而是任由德军夺取。苏方表示不破坏城市设施,但要求在撤退过程中中央战场方向保持稳定,柏林方面经过认真思考,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嘀笑皆非的默契仗,双方默契停火时间是8月30日,8月31日德军将攻击并占领列宁格勒。

丢掉列宁格勒的样子虽然难看了很多,但斯大林的目标至少达到了:他先用200难民阻止了德军1个月,然后又用2万轴心战俘和一座列宁格勒空城拖延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但有足够的兵力从北部防线抽调兵力加入中央战场,还德军的夏季攻势推迟到了9月份。但在中亚战场,双方维持了激烈交火的的格局,对外界一切默契与和平仗都予以无视,以至于整条东线形成了整体平静、局部大打出手的奇怪逻辑。

虽然军事上占到便宜不多,但政治上得分点很大:列宁格勒作为苏联革命重镇和第二大城市,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弗拉索夫领导的俄罗斯解放军将在列宁格勒宣布建国,并将列宁格勒的名字改回圣彼得堡。霍夫曼相信,一旦布尔什维克丢掉列宁格勒的消息传开,俄罗斯解放军必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者。

8月15日,执行“和平珍珠”计划的轴心舰队抵达马达加斯加岛,舰队在岛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休整。一方面是将各类物资、装备输送到岛上,巩固该岛防御,将其打造成为德国面向印度洋的坚固堡垒,与西面的亚速尔一体捍卫轴心两洋优势。另一方面是为部队补充体力与元气,到这里为止,虽然整支船队已将近航行了25天,但依然才走完了一半的路,距离马岛还有另一半路程。

德军尚不清楚英美有关“霸王”计划中对亚速尔群岛的觊觎,但亚速尔的防御工事构造依然在持续推进,各种地下工事纷纷建立,在德国本土防御中大放异彩的防空塔也建立起来,依靠防空塔和战斗机集群双重掩护,亚速尔越来越成为重型轰炸机的噩梦之地。

即便如此,出于对英美夜间空袭的防御动机,佩内明德最新黑科技——由瓦格纳博士主持的hs117蝴蝶地对空火箭正式引入了德军装备,亚速尔成为第一个有幸装备的地方。

hs117与其说是一枚导弹,还不如说更向一架飞机,与交给rb的me-163火箭截击机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大射程3.2万米,最大射高1万米,采用无线电指令、雷达跟踪的制导方式,除主发动机外还加装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用于起飞阶段,速度高达1000公里/小时,由于德军大口径近炸引信技术已开始成熟,hs-117就安装了超大级别的近炸引信,还安装了相当原始的敌我识别系统,得益于火箭丧心病狂的重型装药(100公斤),爆炸时可发散出8000多个碎片,周围150米内的重型轰炸机都难逃一劫。

由于数量不多,白天防空尚看不出hs-117的优越性,但黑夜中使用比用夜间战斗机追杀的效果好得多,这样的防御阵地德国人一口气建了16个,数据链全部采用防空塔的统一雷达指挥。每个阵地可同时发射4枚火箭,就等不怕死的英美飞机夜间撞上来制造一个大新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