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城堡(24)

铁十字 第二百四十七章 城堡(24)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斯大林差点又要拂袖而去,但强烈的意志又让他冷静下来,冷冷问道:“你打算怎么投降?”

“朱可夫同志从没说过要投降,他只想停战,为国家和民族……”库茨涅佐夫刚辩解了一句就被斯大林的咆哮声震住了:“你懂什么?滚出去!”

库茨涅佐夫一声不敢吭,悻悻然走了。

尴尬不已的华西列夫斯基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看着暴跳如雷的斯大林不知道该怎么说。

“你留下听吧,听听康斯坦丁同志打算怎么把我们卖给德国人。”

“总书记同志,我不想投降,任何投降或奴役我们的企图都是不能接受的。”既然话都已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可夫干脆挑明了说,“我愿意用一个布尔什维克和高级军官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在德国人解决地中海、中东与非洲问题之后,他们在战略形势上已大大优于我们了。他们不但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还有充分的资源保障——这种资源远比我们更多、更广。当初判断德国因为资源问题无法长期作战的结论目前已不复存在,希特勒握有整个欧洲、中东和北非的力量,我们现在是与全欧洲在作战。

从军事实力上说,德军无论装备水平、训练水平还是配合程度目前都优于我们,而且还得到了大量仆从军、傀儡军的协助,算上这些仆从军和傀儡军,他们在军队数量上也占了上风。这就使得希特勒的战略方针从闪电战、速决战慢慢过渡到消耗战、持久战,所谓高交换比战术的提出与推广,其实就是这种战略思路的延伸。

俄国历来战争胜利的三**宝——寒冷的天气、广袤的国土与持久作战的意志,到现在而言作用已不明显。寒冷的天气在莫斯科保卫战里给了德国人下马威后,他们再也没犯过错,冬季完全停止了进攻,今年开始,连道路泥泞期也不打,作战时间从12个月缩减到了8个月以内;广袤的国土虽然为我们赢得了纵深和回旋余地,但也为德军装甲部队的驰骋纵横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这次作战可以看出,德国人根本就不去进攻我们拥有坚固防线的两翼战线而专注于中央突破;至于持久作战的意志,恕我直言,如果连人都不复存在了,有意志又如何?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我们与英美是盟国,但两国从未就我们的抵抗事业做出足够贡献。他们不但没有抽调军力发动进攻并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甚至连以前承诺的物资援助都无法到位。下面的同志都有怨言,认为英美是借俄罗斯的血肉之躯拼德国人的钢铁消耗,他们借机赢得恢复与增长机遇,等我们与德国人两败俱伤之时再来收拾残局,实现所谓一举两得的目标。”

“一举两得”这句话一直是斯大林的心头病,他认为英美坐视苏德厮杀,共同削弱,最终实现消灭国社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双重目标。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虽然只是猜测,但已多方得到验证:美国总人口不逊色于我们,工业实力比我们强很多,完全能轻松地拉出一支800-1000万的部队,他们直接介入战争已一年半了,应该说时间足够,到目前为止,您看到过多少美国士兵与德国人在作战?

英国总人口大概是我们的三分之一,工业实力与我们接近,而且还有广袤的殖民地和自治领输血,组建500万规模的陆军完全不在话下,他们除在法国战役和北非战役中损失了50万军队外,并没什么其他重大损失,但我依然没见到英德有多少军队在交锋。德国将其战争机器90%以上的力量施加在我们身上。

不知道您最近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变化:英美借口损失太大停止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而德国在更早一些时候也完全停止对英国空袭——这些轰炸机很多投入了东线,德国通过电台一再散布愿意与英国、美国和平谈判,一再表示尊重西欧各国的主权与国际地位。说明双方在某些领域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更说明德国与英美的战争是争夺势力范围、进一步分配殖民地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间常见的利益争夺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战争。对英美特别是美国而言,如果能借德国之手消灭我们,为此损失一些英国的利益和殖民地完全可以接受……”

斯大林沉默不语,华西列夫斯基则深感震惊:从来只有斯大林同志在党内对高级干部训话和“授课”,没想到今天朱可夫倒过来了,开始对总书记训话——后者居然还说不出多少反对意见来。

“综上所述,关于停战谈判的想法基于四个理由:

第一,我们在军事上暂时处于劣势,有关差距在短期内无法消弭,我们比德国人更需要时间赢得喘息之机;

第二,德国人的调门已放低了,希特勒最近不谈消灭布尔什维克,更不谈消灭斯拉夫人,甚至对犹太人的政策也在变化,并通过其他渠道表示愿意与我们进行谈判的意图,这说明停战谈判是有客观条件的;

第三,德国与英美间的矛盾虽然有所缓和,但在英美尚未承认德国霸权的前提下,依然存在激化可能,我想利用这个矛盾去推动希特勒转头去打英国和美国;

第四,因为我们的缘故,东欧与一批傀儡国家被迫听命于德国人,如果停战谈判消除这种压力,他们就会与德国人产生矛盾,甚至意大利也可能动摇——希特勒的这批盟友和仆从国没有谁是真心实意看着德国人独霸欧洲的……”

斯大林还是沉默不语,朱可夫干脆一口气继续说下去。

“关于停战谈判的具体内容,当然要由党和总书记把握大局,但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不能动摇:

一是社会主义体制保持不变,我们今后控制区也许会小一些,但体制必须保留;

二是党的领导地位必须维持;

三是总书记作为我们的领袖无可非议;

四是我们可以承诺削减军事力量,但不应影响国家生存和自卫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割让一些领土、赔偿一些物资都是小事,更谈不上卖国。现在被占领土很多都是原先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组建时加入了大家庭,他们现在因为德国势大而谋求独立,我们只好暂时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俄罗斯的领土即便割让出去也落在俄罗斯解放军手里,他们虽然是德国人的傀儡,但毕竟还是俄罗斯自己人……如果他们让德国或别的国家占领这些领土,那是他们卖国,不是我们。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契机,如同列宁同志在1917年做过的那样,只要德国人最终失败,这些可笑的协议就不会得到履行。德国人我们现在打不过,但就俄罗斯解放军那点儿实力,将来我用一个方面军就扫平了。

至于暂时失去的领土,我们可以从远东、从印度、阿富汗这里补回来,相信希特勒也愿意看到这一点。”

斯大林最初是虎着脸听朱可夫说下去的,当听到“体制不变、党的领导不变,总书记地位不变”这几条,脸色略微有些松弛下来。

“您说完了?”

“说完了,总书记同志,我的话可能不太中听,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与他人无关。”

“康斯坦丁同志,您这个想法很天真,知道不?政治是这么简单的么?”

“我知道不是,所以才希望您领导我们克服暂时困难,这种暂时的低头不是投降,更不是背弃远大目标与理想,只是一种策略和权宜之计,是前进道路上必要的曲折,是获得伟大胜利前夕的挫折。”朱可夫激动地说,“干革命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有1905革命的失败,有二月革命的失败,最后才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也同样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我知道了,你说的话我会考虑的,现在您想办法先把中央战场的窟窿堵上吧。”斯大林撂下这句话后,匆匆忙忙走了。

斯大林走后好一会,华西列夫斯基才仿佛如梦初醒一般反应过来,对着朱可夫竖起大拇指:“你厉害,敢给总书记上课!”

朱可夫叹了口气:“将来或许我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不至于吧?”华西列夫斯基迟疑地说道,“我觉得您刚才说得很对,我太沉迷于军事行动了,看问题不够远,不够高。”

“那么,您觉得他听进去了么?”

华西列夫斯基低头思考了好一会:“说不好,起码会有触动。”

确信斯大林走后,一直躲在不远处的库茨涅佐夫又偷偷摸摸回到现场,一见面就焦急地问道:“斯大林同志后面怎么批评你?”

华西列夫斯基简明扼要地说了经过,听得对方目瞪口呆,半天合不拢嘴。

“将来如果出事的话,如果二位有能力,烦请帮忙照看一下我的家属,另外……”朱可夫看了看四周,确信没人偷听后说道,“要尽可能与我保持距离,千万不要被牵连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