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三十章 城堡(7)

铁十字 第二百三十章 城堡(7)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对,四面合围。”华西列夫斯基用教鞭点着地图道,“北面包抄部队是霍特的坦克集群,南路是克莱斯特的包抄集群,中路也就是西面是曼施坦因的步兵集团主力——第六集团军,至于东面……不知道各位注意到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没有?”

华西列夫斯基拖长了语调,用十分清晰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虽然英国人对他们在北非是如何失败一直讳莫如深,甚至吹牛当时有50万德意军队在埃及北部登陆,形成了蒙哥马利所部全面包抄,但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及美国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初在埃及马特鲁附近登陆的德国部队不超过10万人……整个登陆过程说出来大胆之极,让人叹为观止!”

“德军采用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登陆方案,先以空降兵突降控制埃及北部数个机场,然后大型运输机降落,在此之前,运载陆军兵力的登陆部队已提前出发,行进过程中甚至无护航兵力,最大只有一些鱼雷艇!”

“这消息千真万确!”眼看众人露出狐疑之色,分管海军的库兹涅佐夫急了,及时进行补充发言,“德国人用的是s艇,其实就是一种体积稍大的鱼雷艇,然后又用了大量登陆艇,这种登陆艇不但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后组装,而且运载能力不差,每条可装2辆坦克——在猝不及防的打击下,德国人用1个装甲营就控制了登陆场局势,然后后续部队源源不断上岸。”

“发现德军登陆企图后,英地中海舰队出击进攻,但尚未抵达战场便被德军轰炸机机群消灭,所谓德意在地中海的海军主力全军出动,地中海舰队寡不敌众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事实——早在德意舰队抵达战场前,英国地中海舰队就已被收拾掉了。”华西列夫斯基叹了口气,“德军登陆部队上岸后,立即切断蒙哥马利所部的退路与补给路线,30万全副武装的英**最终被不到20万德军消灭在沙漠里,然后德军趁势席卷整个中东与埃及,而赶去救援的英美支援舰队和登陆部队则在非洲之角海域一头撞上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近乎全军覆灭……”

“真是一群废物!”一群人议论纷纷。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德军的登陆能力,在里海敌我双方都无法投入大吨位军舰的前提下,掌握制空权,能有效利用s艇和登陆艇的德军登陆优势甚至比以前更大,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那两个精锐的伞兵旅还在隆美尔手下。”华西列夫斯基轻轻将代表隆美尔的蓝色小旗往乌拉尔河河口的阿特劳一插,“假如德军先以2个空降旅控制沿海一线,然后第一波登陆一个装甲师又一个步兵师,诸位认为会出现什么后果?”

众人苦苦思索:阿特劳是里海北岸城市,距阿斯特拉罕超过350公里,假设德军真在此登陆,扼守阿斯特拉罕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肯定来不及救援,而散落里海附近的其他后备兵力完全就是民兵水平,根本打不过精锐的德国空降兵或装甲师。

“只有出动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的独立集团军执行反登陆作战……他们离这不过200公里,3天内完全可以赶到。”

“如果有足够的登陆船,3天时间足够德军将2个师全部送上岸了。”

“那又怎么样?”铁木辛哥嚷嚷道,“一个集团军25万人还打不过2个师?”

一直没说话的朱可夫忽然苦笑起来:“说不定真打不过,25万人不可能一次性投入战场,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一次顶多能派出1个坦克军,1-2个步兵军去进攻……”

“这……”大家迟疑起来。

“对面的装甲师不好惹。”华西列夫斯基无奈地叹了口气,“目前得知隆美尔手里有2个装甲师,一个是大德意志师,一个是党卫军维京师。同志们,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很难对付的敌人——一个师拥有的坦克超过了400辆,比我们一个坦克集团军还略多一些。”

“400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但很快又释然,德国装甲师一直都不好惹,带字头的装甲师更是难啃的硬骨头,很多人都与大德意志师、维京师交过手,知道其中虚实。铁木辛哥脸涨得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让隆美尔所部完全登陆成功,假设有2个装甲师、2-3个步兵师,2个空降旅总共10万人在里海登陆,然后由东向西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侧后,只怕防线会全线动摇。敌人也不一定要进攻阿斯特拉罕,他们进攻斯大林格勒能收到同样效果。”华西列夫斯基轻轻将蓝色小旗沿西北方向推进了500公里,然后地图上醒目地出现了4面旗帜包围斯大林格勒的模样——这就是四面合围的真正含义!

众人没说沿里海沿线布防这样的傻话,里海海岸线超过1500公里,而且因陆相内生,其实更像一个大湖,沿岸地势平坦,到处都是可以登陆的地方,分兵把守就是处处不设防,只有事先部署类似于马利诺夫斯基这样的独立集团军作为战区预备队,在收到敌军登陆情报后立即进行反登陆还有一丝希望。如果里海区小舰队能切实发挥作用,则情况会更理想。

可没等众人发问,库茨涅佐夫已明确表示里海区小舰队深受从伊朗和高加索地区起飞的德机轰炸之苦,现在根本没什么像样的军舰。于是所有希望只能寄托在马利诺夫斯基身上。可独立集团军毕竟只有一个,要想多编组也没有更多兵力和装备,更何况,无数次战斗已证明了光有兵力和装备却没有质量也是不行的。

红军目前比数量规模急剧下降更可怕的是技术装备的性能与质量也在快速下降,以坦克为例,目前红军坦克部队基本装备是t-34/76,少部分换装最新产的t-43,新坦克(t-34/85与is-1)虽已明确了设计方向,但冬季来临前无法进行量产,倒是改进了前部装甲厚度、改善悬挂机构的t-43获得了比历史更好的发展契机——某种意义上说,t-43更接近于4号g型的改进思路。

1943年出厂的t-34完全不能与以前的产品相提并论,别说质量比不上1941年的t-34,就连比去年紧急状态下生产的t-34还差。很多不显著的零部件被取消以简化生产,同时由于高质量装甲钢缺乏,车体首上、侧面等大块原本需用厚尺寸轧制装甲钢的地方全部用同厚度铸铁替代,生产简便性、材料来源当然是简化了,可质量也下降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冶金水平世界一流的德国自己用铸造工艺也只能达到轧制装甲钢90%的防御水平,这也是为什么霍夫曼拒绝工厂为提升产量而给虎式配铸造炮塔的原因——尖端武器就应该保持最好的质量以便给前线足够信心,就苏联自己那种带气泡的铸造工艺,质量就更差,以前37mm反坦克炮是打不穿t-34正面装甲的,现在400米距离上配钨芯穿甲弹已完全没有压力。防御能力下降是生产质量恶化最显著的证明,除装甲外,操纵性、发动机平均无故障水平也越来越差。

德国方面同样注意到t-34质量显著下降:当初质量最好的t-34被前线部队缴获后直接可与军备部按1:1比例兑换4号坦克,然后拿去南线与英美对战;后来质量下降的那批货色就拆除炮塔,利用底盘生产各类变形车——突击者坦克歼击车就用t-34底盘,这时候兑换比例还能保持2:1;而春醒战役中缴获或摧毁的那些t-34,军工专家们看后只得出出一个结论——“垃圾!”。

现在只能用4辆甚至更多t-34才能兑换1辆4号坦克,最新去处是给各东方国家用于装甲兵培训,那样防御低就完全不是件事,而故障水平高正好能锻炼维修水平!

要想用这种兑了水的坦克去对付精锐的4号h或虎式当然不行,但这种兑水办法还受到了主管国防工业生产的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表扬——因为苏维埃已无力供应足够的装甲钢,如果坚持既往标准,那就意味着坦克产量大幅度降低,这在政治上完全不可接受。用铸铁代替装甲钢能勉强保证达到预期数量。

至于质量,伏罗希洛夫是这么解释的:“反正原来t-34装甲钢碰上虎式或者4号坦克或3号突击炮也会被一炮洞穿,质量再差点也是一炮洞穿,作战时区别不会很明显,我们的装甲兵要勇敢一点,与敌人近战、乱战,那样就有获胜机会。”

这句话错么?当然不错!问题是在t-34接近敌军坦克时先要承受多次进攻,本来远距离上(1500米以外)还能指望45mm的倾斜装甲防住48倍径75mm坦克炮射击(三号突击炮与四号坦克均装备此款),现在却挡不住,无形中增加了被摧毁的几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