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城堡(5)

铁十字 第二百二十八章 城堡(5)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在克里姆林宫响起,然后又汇聚到同一个地方,就在霍夫曼秘密抵达前线进行最后动员前,苏联最高统帅部也就当前局势和战局走向在进行深入探讨。

红军在春醒战役中遭到了严重挫败,不但丢失了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大片领土,还丢掉了十分关键的巴库油田区,连带又丧失了几十万军队和大量装备。本来按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快速脱离接触的设想,红军还可以少死一点人,结果斯大林先因为卡廷事件的刺激让罗科索夫斯基非要全身而退——本来只需损失2个,最后却损失了3个集团军;后来面临大兵团进攻时又非要秋列涅夫坚守格罗兹尼以便搬运油田设备,结果设备没运走多少,留在那里的军队倒给消灭了大部分。

最后之所以德军放弃追击,不在于曼施坦因没有实力,恰恰相反,是因为灌浆期到来他不愿意在泥泞中损失宝贵的装甲部队。现在天气已成了红军最有利的武器,德国人严寒不打、灌浆不打(一年2次,春季长、秋季短),一年中至少有4-5个月动不了手。但即便这样,还是让红军感觉难以招架。

打了败仗自然要有人来承担责任,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虽在战役初期出现过判断失误,但中途的调整与及时组织撤退还算得力,部分弥补了过失,负有最高责任的斯大林没人敢去追究,只处理级别太低的人物又无法对党内外交代,最后弄来弄去这个倒霉蛋落到秋列涅夫头上。由于高加索特别是外高加索丢失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处理守土有责的方面军司令员其实也算不得冤枉。前线硝烟刚刚告一段落,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就下达了,撤销高加索方面军建制,将其所属部队全部编入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三个方面军。

幸亏秋列涅夫平时一贯紧跟总书记,与其他同僚矛盾也不深,大清洗时代还想方设法保护了一批人,再加上大家都清楚他其实就是个替罪羊,因此所有人都出面为他说好话,最后对他个人的处理结果不算严重:降了一级,打发去后方监管军工生产,在伏罗希洛夫手下当差,相比当初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回来后直接被枪毙的下场,这已算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了。

在灌浆期休整阶段,红军也拼命整固实力,现在南翼面临的局势不再是曼施坦因率领下的南方集团军群那150或160万兵力的威胁,在隆美尔中东集团军投入战场,伊朗、土耳其两国合计70余万兵力加入战争后,红军总参谋部估计南翼敌军兵力已达到250万,而整条战线现在变成了从沃罗涅日到阿斯特拉罕,只不过1200多公里,比去年秋季时要短得多。敌军一方面增加兵力,一方面防线缩短,红军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为迅速增强实力,斯大林已不惜一切代价,除高加索方面军被拆开补充外,科涅夫的草原军区直接被抽空,将近30万军队被抽调到南翼加入补充,然后莫斯科方向的大本营预备队剩余的25万兵力和中亚军区的15万兵力同样全部调光,在补充70万军队后,南翼前线还只有230万兵力,不仅数量上少于轴心军,质量更是极其低劣。

最后大本营下定决心,又从远东抽调了35万兵力,加上乌拉尔地区纠集的新兵一共凑了50万部队,组成了中央方面军,但在司令员职务任命上出现分歧,朱可夫力荐科涅夫出任该方面军司令员,但斯大林对科涅夫的印象一直不太好,认为他在西方面军任职时屡屡反对进攻勒热夫-维亚济马突出部,“有畏难情绪”,不同意让他出任如此重要的司令员职务,最后决定由巴格拉米扬出任。

说起来科涅夫这段往事其实是被霍夫曼给坑死的,如果遵循历史走向,西方面军按朱可夫的计划发动“火星行动”,将会遇到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坚强防御,结果苏军损失将近150万还拿不下这个突出部,酿成了绝无仅有的大惨败,科涅夫反对进攻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当然中央集团军群为此也损失了30多万,而且把东线所有的机动兵力都填了进去,以至于没法增援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六集团军——保卢斯就这样完蛋了。

没想到穿越后的元首执行了“放弃突出部、拉平战线”的策略,梅列茨科夫的西方面军仅仅用30多万兵力就拿下了德军主动放弃的两个重要突出部——勒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收回了“面对莫斯科胸膛的手枪”,损失与战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那科涅夫反对进攻的意见就大错特错,以至于到现在这个印象还扭转不过来!当然,这样一来德军损失相应也少得多,仅仅只有3万多,正是凭借这次1:10的战损比,莫德尔走上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的高位。

说起来梅列茨科夫以前也是不折不扣的倒霉蛋,1940年时他还是总参谋长,地位比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高得多,但因为在秋季大演习中作为总导演的他偏向失败的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巴甫洛夫而不是胜利的基辅军区司令朱可夫,经铁木辛哥提议,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转而担任副国防委员分管防空。

结果在这位置上干了一年多,在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前一月内有三架德机从不同空域进入苏联领空(两架安全降落,一架迫降),他又被认定为间谍,在贝利亚授意下,他被内务部打得死去活来,受不了的梅列茨科夫被迫承认参加子虚乌有的间谍集团,差点直接被枪毙,但巴巴罗萨突袭挽救了他——内务部根本顾不上杀人。三个月后,由于前线节节败退,病急乱投医的斯大林又想起梅列茨科夫,直接从监狱提出后参战,先负责一个集团军,然后又出任沃尔霍夫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这下梅列茨科夫终于时来运转了,先是费尽心机保住了列宁格勒,然后又跟着在莫斯科保卫战里立功,等42年5月份铁木辛哥惨败后,“圣眷正隆”的梅列茨科夫完全压倒了自己的政敌,在斯大林心目中获得了好印象。到9月份时,经斯大林暗示,朱可夫准备发起火星战役夺取勒热夫-维亚济马一线,铁木辛哥、科涅夫等人都反对,但梅列茨科夫明确表示支持,认为他可以指挥西方面军的部队去打,甚至还可以立军令状——打输就枪毙!结果大获成功,仅仅损失30万兵力就达成战役目的,不但斯大林极为高兴,还让策划作战方案的朱可夫的声望升入云端。

这战果大大巩固了梅列茨科夫的地位,不但深化了与朱可夫之间的关系,还把铁木辛哥彻底打入深渊——现在后者说话斯大林已完全懒得听了,科涅夫完全属于误伤,好在有朱可夫保着,问题不算太大。

“火星”战役是难得的、苏德两军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的战役:苏军损失30万拿回了要地,德军打出了将近1:10的高交换比。

凭借种种超常规手段,大本营将南翼兵力恢复到了280万左右。原本按朱可夫的设想,至少还要再抽调一个方面军,他看中的目标是有50多万兵力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但斯大林拒绝了请求,只同意让该方面军配合南翼作战,但隶属关系上还归入莫斯科方向。

因此,盖伦提交给霍夫曼的情报不是很准确:布良斯克方面军后面的草原军区虽然还维持着名头,但里面要么是4、50岁的中年大叔,要么是不折不扣的女兵,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支援,其作战效能恐怕连临时武装起来的托特组织劳工阵线都比不上——至少那里都是年轻壮劳力;而中央方面军的名头和大致兵力虽已摸清楚,但德军并不清楚里面有很多远东部队——战斗力比常年在南翼征战的部队实力略强;只有一点盖伦说得非常清楚,中亚方向异常空虚,除里海沿岸有一点兵力外,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亚腹地完全一片不设防。

反过来,红军方面对德军的情报侦探也存在很多误区:虽然已决定执行坦波夫方案,但指挥部依然设在斯摩棱斯克,两者间距离实在太远,两人无法把这次行动联系起来;担任东线预备队任务的东方集团军群主力集合地是奥廖尔,这已让苏方掌握了,但又判断不出属实。就情报工作而言,基本处于半斤八两的状态。

“总书记同志,从我们掌握的情报同时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敌人电报信号激增的态势来分析,敌人下一次进攻已近在眼前,但对敌人主要目标究竟是什么,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还存在分歧,在兵力配属上也存在相应困难。”对着地图,华西列夫斯基首先介绍了大致兵力态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