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赞比亚方案

铁十字 第二百二十三章 赞比亚方案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收到古德里安详细的非洲战报时,元首专列已行驶在去斯摩棱斯克的铁路上,对盟军在内罗毕的突然崩盘和动用飞机撤退的超常规思路,霍夫曼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历史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

有一点他非常确信,虽然艾森豪威尔、巴顿等高级将领能否重新再获启用不得而知,但这个打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说不定是终身难以逾越的大山——美军在地面战争第一次与德军交手吃了败仗,不是小挫,是惨败!

在霍夫曼眼里,战役价值不能光看消灭人员或缴获数量,就内罗毕包围圈的实力而言,放在东线也就是一周的战果,连集团军规模都够不上,但对美国人而言,这种失败值得他们回味很久,他们今后会非常谨慎。更致命的是,由于最后撤退时的“不公”安排,德国很快就会掌握大量舆论炮弹——争先恐后投降的美军官兵在未来就是最好的“和平演变”吹鼓手,霍夫曼对此非常有信心。

与其说这种胜利是军事上的,还不如说是政治和心理上的。

“回电海因茨,对他取得的胜利表示隆重祝贺,希望再接再厉拿下赞比亚,这样我们在非洲的布局就接近完美了,也有利于推动下一步行动开展。”

达尔格斯点点头,然后不解地问道:“元首,您真会推动《赞比亚方案》?”

“你有不同看法?”

“不,我没有!我只是觉得有些便宜了犹太人。”

“连你都觉得便宜了犹太人,这件事说明大有可为。”霍夫曼笑了,“如果我从撒哈拉沙漠划一块地出来,你大概不觉得便宜了吧?”

“这个……”

所谓《赞比亚方案》其实是一揽子政治解决方案:一方面赞比亚领土会分割一部分给比属刚果,然后能解决乌干达地位与拉法国下水的问题;另一方面,赞比亚也是霍夫曼准备用于解决犹太人问题“最终方案”的选择地,与最初设想的《马达加斯加方案》相比,霍夫曼认为自己已占了便宜——马达加斯加明显比赞比亚更好,他不舍得放出来。

根据设想:所有德国境内的犹太人在完成三年苦役后,会面临最终后续去处的安排问题,数量可能高达600-800万,他不想用集中营和毒气室进行“最终解决”,那样代价太过于沉重,也不能继续让他们留在德国,那会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想来想去,他准备让犹太人在赞比亚建国。

现在中东全都是亲德的阿拉伯国家,如果犹太人还在巴勒斯坦建国,将来一定会成为美国人安插在中东的刺头,从犹太国历史上爆发的战斗力来看,除非德国亲自下场,一般中东国家是打不过的,这对未来“石油马克”(或石油欧元)构成了重大威胁,不能不事先预防。因此巴勒斯坦决不能让犹太人建国。

给犹太人建国也不能挑太差、太恶劣的地方,那样根本养不活太多人,同样也不会获得犹太民族认可,赞比亚的区位地理、资源环境和气候条件都还算比较合适——起码比巴勒斯坦那鬼地方要好,如果真选了撒哈拉沙漠,只怕犹太人会不屑一顾。

根据方案设计,赞比亚享誉世界的铜矿、钴矿、农田到时候可成为犹太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对被剥夺了财产的德国犹太人一种经济补偿——那些被剥夺财产要么已分配,要么已消耗和使用完毕,根本别指望重新发还原主。到时候这些矿产和土地全部可以进行股份化改造,给每个犹太人发上一份。犹太人有的是银行家,这一点不用德国人操心。

更重要的是,他还给犹太人安排了隐含福利——赞比亚南方是罗得西亚,一大块英国殖民地,犹太民族只要在赞比亚立稳脚跟就绝不会放弃扩张,人口少且土地多的罗得西亚会首当其冲,罗得西亚再往南就是南非,因此他们绝不可能与大英帝国和平相处,鉴于犹太人在美国有庞大势力,这对破坏英美特殊关系有非同一般的价值,也为战后德美间的力量平衡加一些保险。

为实现该目标,他已秘密派出牛赖特、魏茨泽克等资深外交官与犹太复国组织接洽——这种隐秘而敏感的事不适合让里宾特洛普这种大嘴巴去干,对方也很感兴趣。对犹太人来说,建国是第一位的,对付德国是第二位的,如果元首真愿意在胜利之余划一块不算太差的地盘给犹太人建国,同时还能提供一些安全保证,他们也不是不能和德意志和解,钱财的事一切好商量,甚至再拿出一笔来支持德国也可以。

在德国停掉集中营并搞了犹太人出口项目后,复国组织上下对元首的恶感没最初那么强烈了,其实他们更知道本民族的特性——这种贪婪的个性在过去上千年中招来了无数次白眼和报复。他们敏感地认为,德国的举动是重大政策调整的先兆,意味着犹太人最痛苦的阶段基本就要过去了——德国先是停止了对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占领区中犹太人的迫害,然后又用服苦役代替集中营的方式减轻了对德国国内犹太人的迫害。

抛开意识形态与民族感情的纠葛,复国组织的头头其实很容易就看明白元首不遗余力对付犹太人的动机:挑选一个族裔树立标靶,然后就可以将德国人民更好地团结在一起;没收犹太资产为德国扩军备战和收买工业巨头提供了经济保证。这一切都是成熟政治家的套路,犹太人老早就从上千年的欧洲排犹历史中总结出来了,无非没料到德国人和党卫军会干得这么激进,《赞比亚方案》是在目前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算是向正常关系的回归。

对元首提出的新设想,国社党大多数高层都是支持的,只有希姆莱有些不同意见,主要觉得还不够解气,但霍夫曼相信他是能够被说服的——德国要想在战后成为世界领袖,就不能在犹太问题上有重大污点与包袱,现在已过了18世纪种族灭绝的时代。不管德意志民族将来能不能和犹太民族成为朋友,起码不要有解不开的死结,赞比亚和独立建国就是德国给犹太民族的和解礼物。这对安定东方边疆也具有示范意义,如果德国与犹太民族都能最终和解,那与斯拉夫民族之间就更不在话下。

同时,这个建国方案会更好地得到阿拉伯人的友谊与拥护。一战后期,英国为争取犹太人的支持与资金,授权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声称“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竭尽努力”,这刺激了犹太复国主义兴起,陆陆续续有50多万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但也加剧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阿拉伯人与英帝国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德国进入中东深受阿拉伯人欢迎,不仅因为德国与英国不共戴天,更因为德国是头号反犹国家,在阿拉伯人眼里,与德国合作等于一下子可达成两个目标。

欧洲联盟(政治)、集体安全(军事)和石油马克(经济)是霍夫曼力求确立德国世界地位的三根支柱,随便哪一根都不可缺少,阿拉伯人会是重要一环。

而且他相信这个方案制定后还会提高目前服苦役的犹太人积极性,他们目前在浑浑噩噩中度日,一旦给了希望,坚忍不拔的犹太民族一定会努力取得突破,对战争也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身为穿越者的霍夫曼比所有人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实际上,德国目前是有犹太警察编制的,他们通常负责各占领区的治安,其工作的效率、强度和奉献精神都堪称楷模,够得上高水平的盖世太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口口声声要对犹太人最终解决,但其实连犹太警察都舍不得裁撤,甚至还准备大力发展。

霍夫曼笑笑:“东方会议确定了俄国各民族独立建国、集体土地重新分配的原则,德国不要求任何领土,当初也有人说我便宜了那些斯拉夫人,现在你们再回过头看看,这些国家对我们的拥护和配合程度究竟如何?光在俄国前线全心全意为我们打仗的士兵就高达50多万,还有源源不断的志愿兵报名,这还不包括他们输送的各类物资,甚至于游击队和非治安区的情况也大大好转了。如果我们能将战线稳定下来,让这些东方国家的人民享受一个自由、富足的秋收,能过上一段安定太平的日子,我想就是斯大林再多500万军队,也休想再回到以前的状态。”

达尔格斯点点头,表示懂了。

“给外交部发报,如果他们与犹太组织能达成一致,我提议在6月底完整地公布方案。”霍夫曼踌躇满志,“很多时候,政治协商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