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波罗计划(补)

铁十字 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波罗计划(补)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这么办当然有风险,但霍夫曼思考后还是决定冒险:他清楚地知道,二战期间主要工业品方面,德国与美国最接近的一项就是煤炭,历史数据是85%,现在经过努力特别是顿巴斯煤炭产区修复后,他认为总产量应该可以超过美国;发电量的历史数据是美国的25%,现在因战略空袭减少和电厂建设,他认为达到三分之一甚至40%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如果再释放一点煤炭产能用于发电,德美间的差距会更小。

希姆莱对此很满意,然后继续问:“火电既然不够,能不能在水电上下点功夫?”

说到水电,霍夫曼的脑子忽然“轰”地一下,猛然想起英国轰炸鲁尔大坝的故事,立即紧张地问施佩尔:“鲁尔水坝怎么样,安全么?会被敌人炸毁么?”

“炸毁?不会!”施佩尔解释道,“专家们评估过,那地方安全的很,别说轰炸,就是在上面开口埋炸药都不一定能凑效,除非把水抽干,把炸药埋到下面才行。”

霍夫曼苦笑起来:常规炸弹是不行,但挡不住英国人用特殊炸弹啊。

“不行,得立即部署防空力量。”

耶顺内克被达尔格斯忽然打来的电话吓了一跳,听到元首如此郑重其事交代防空,连忙表示:“好,我抽调100架战斗机,2个高炮团去保护那里。”

“元首说了,再翻一倍。”不到2分钟,达尔格斯又打来电话。

这下耶顺内克更紧张了:“有敌人前来轰炸的准确情报?什么时候?”

“有点蛛丝马迹,不过不知道具体时间,元首指示明天必须到位。”

得到亲口保证后,放下心来的霍夫曼继续开会——耶顺内克这点很不错,最高指示能不折不扣照办,合理性他顾不上解释了,反正这几个月来无厘头的事情干了不少。好在现在西欧战斗机数量不少,抽200架专门保护大坝和鲁尔区又如何?英国人不来最好,来了他们别想跑。

电力调度告一段落后,希姆莱问道:“元首,您为什么要放过某些脑子坏掉的教授?他们明显居心不良……”

施佩尔似乎也迷惑不解,在他看来,以前元首可没这么好说话。

“你是指哈恩?”

“不光是他,还有一堆人,海森堡也不是好东西。”希姆莱愤愤不平,“要不是您拦着,明天我都想让保安总局派盖世太保上门,查查到底有没有和敌人勾结,到底是不是潜藏的叛国分子。”

“有些事情我们暂时无能为力,就像那些食古不化的容克军官,我能拿他们怎么办?杀了还是关起来?”霍夫曼平心静气地说,“科学研究不同于服苦力,完全是创新,靠外力强制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热情、冲劲,当然还有学识。他都不热爱这个东西,怎么可能研究出来?强行让他们研究,消极怠工怎么办?或者只给我们错误的数据或研究方向怎么办?卡纳里斯当初不就是利用错误情报来误导我们么?幸亏还有机会验证与对照,铀炸弹你找谁对照去?等美国人的炸弹落在头上的时候说什么也完了。更关键的是,我不认为盖世太保分得清谁对谁错,别说你们,就连专家自己都分不清谁对谁错,你到底抓谁?”

希姆莱最后也只好叹气。

霍夫曼转过头对施佩尔说,“今后阿波罗计划就分两组,能源派的研究工作由军备部负责;炸弹派的研究工作由党卫军负责,总体项目仍然由米尔希元帅具体落实。”

两人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因为由米尔希牵头,军备部实际上获得了主导地位;因为炸弹派其他专家划入,将会极大增强迪布纳小组的实力,而橡胶工厂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秘密基地又与党卫军截然不可分离,因此希姆莱也能接受这个安排。

“元首,您真要答应他们不首先使用核炸弹?”施佩尔疑惑不解地问道。

“这是个策略,也是威慑的本质用意,我们打仗是为了赢得胜利,不是为了相互毁灭。手中捏着核炸弹比使用出来更让人害怕,而且我也不认为核炸弹对目前的战争有决定性作用——斯大林死了1000万人都还在顽抗,因为核炸弹再多死50-100万他就会投降了?”

两人点点头,核炸弹的威力当然是巨大的,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制造起来成本太高,这点投入如果用于坦克或飞机,效用比完全会更好。

“至于不首先使用的承诺……”霍夫曼笑了起来,“我有这么迂腐么?炸弹造出来要靠科学家,用不用,怎么用,还不是政治家决定的?再说,专家们也不是铁板一块,脑子坏掉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我组织一个全民投票,让德国老百姓决定用不用这种新式武器打仗,你们猜,他们会怎么想?”

“那还用说,一定是强烈要求使用!”

“最后是经费问题……”霍夫曼敲击着桌子,“既然前一阶段费用已用完,下一步准备拨付20亿马克经费,炸弹派18亿,能源派给2亿吧,然后目前所用的浓缩铀离心机全部归党卫军管理和保卫,其他研究需要的原料也由党卫军负责提供。”

“9:1的比例我赞同,原料也按这比例配比,反正海森堡刚才自己也说这规模够用了。”希姆莱抢先道,“党卫军可以出10亿马克,我打算把犹太人收益全用在这,不过有一点先说好,这全是给炸弹派的,能源派的我不管——我对核能源不感兴趣;米尔希元帅统管工程我信得过,但我要派人掌握财务,免得又出贪污分子。”

施佩尔无可奈何地说道:“好吧,剩下的军备部给。”

党卫军通过犹太人“出口”集聚了不少财富,规模有增无减,甚至美国有几家中型银行秘密搞了“六芒星债券”——银行出资垫付赎身款,由当地犹太社团担保,让当事人逃到美国后按揭还款。胡佛其实知道这件事,但犹太人势力太大,这种明显的资敌行为最后被轻轻放过了。而希姆莱因为有了出口收益,集中营那一整套灭绝措施就全部停止了——杀人也是要成本的。

“三天后,等学者们各自选择出来后,我要召集炸弹组的成员给他们讲讲话,鼓鼓劲。”穿越几个月来,霍夫曼发现自己的演讲水平极大地见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1-2小时已根本不在话下,在别人眼中,元首滔滔不绝的演讲最近反而少了很多。

他解释道:“从学问来说,迪布纳他们属于二线队伍,但从热情来说,他们属于超一流,我相信他们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要尊重科学,但不必迷信权威,如果迷信权威的话,德国人民就不可能选一个下士来当统帅!”

哈哈哈哈,其他两人都笑了起来。

在另一边,冯-阿登在迪布纳出来后,焦急地问他:“会议开得怎么样?”

“棒极了,元首给予我们极高评价,认为工作思路与方法基本是正确的,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热情,他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心大力发展核炸弹,刚才全国领袖同志告诉我,元首承诺继续加大投入,施佩尔部长也做了保证,电力问题让我们不要发愁。”

“太好了!”阿登兴高采烈,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迪布纳好歹还有博士头衔,并在研究机构中待过一段时间,算是年轻骨干,冯-阿登只有大学学历,完全凭兴趣半路出家成为研究者,别说博士,连硕士学位都没一个。在海森堡眼里,迪布纳能算二流学者,阿登这种人根本就没资格谈这些东西,他傲慢地声称,“随便哪个我的博士生都比他强。”

但就是这个被海森堡看不起的人物在迪布纳小组中做出了成绩:“橡胶工厂”进行的同位素分离与提纯工作凭借的是阿登的科研成果——电磁质量同位素分离器,比美国人用的卡留管要好,这也是为什么橡胶工厂用了那么一点电就提取出了远比海森堡更多的高丰度铀。

霍夫曼决心支持迪布纳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他仔细研究过他们递交上来的报告,认为里面有很多亮点:

首先,迪布纳在理论上是不足的,否则他不会依靠居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才提出自己的方案,但他的概括分析能力很强,仅仅依靠那点基础和海森堡那里获得的只言片语,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获得了成功,对霍夫曼给予的草图,他的见解深刻性超过了其他人;

其次,他在组建科研团队上是非常得力的,迪布纳因为自己在学术上受人歧视,所以不拘一格吸收人才,阿登如果没有碰上他,多半就在那里埋没了,在研究过程中,迪布纳的团队是夜以继日拼命干,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完全不像海森堡的团队那样慢腾腾不着急,更不像哈恩那样束手束脚;

最后也是更关键的是,迪布纳正视了核原料数量不足的限制,没有局限于霍夫曼提供的原子弹草图,而是提出了崭新的炸弹引爆方式——这让霍夫曼无比震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