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醒(9)

铁十字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醒(9)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听了名字再看实物,吕德尔少校懵懵懂懂间对这个新玩意有了初步判断,但实地情况究竟如何,他心里没底。工程师看他将信将疑的样子,干脆直接将他拉到“推土机”上,一名专业军士熟练地开启了装置,片刻之后,他忽然发现屏幕上出现了远处既清晰又模糊的坦克影子,从直观上来判断是一辆4号坦克。

说是清晰,是因为轮廓与外形能看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个明晃晃的大目标;说是模糊,是因为从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总觉得有点怪,没视觉直接观察那样符合日常认知。

“您可以跳下车去看看,200米以外还能发现我们么?”

吕德尔摇摇头,推土机一点亮光也没漏出来,200米之外除了依靠发动机声音还能依稀判断出来有坦克外,不用照明根本看不清楚。

“本车最远探测距离在2000米左右,正好是虎式坦克炮精确命中的极限。”工程师得意地说,“我们认为这东西和虎式是绝配,有它以后,黑夜再也不是坦克难以逾越的挑战了。”

吕德尔兴奋起来了,自从有了坦克,有关战术设想就没有少过夜战,但坦克观察能力不强,夜间如果带个探照灯就更是明晃晃的靶子,因此夜战顶多只能在脑袋里想象一下,如果真能像工程师说的那样投入夜战,那对德国装甲兵就太有帮助了。

工程师一点也没吹牛,代号“猫头鹰”的是德国最新研制成功的红外夜视装置。德国从30年代初就对夜视装置进行系统探索,并积极准备投入战场。1936年德国武器局试验六科和aeg公司探讨了有关开发供驾驶员使用的侦察、观瞄光学仪器上的红外线夜视技术并形成了共识:由于红外线的反射特性与普通可见光并无不同,决定用红外线进行照射同时将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波通过特殊装置转换为可见光——它的学术基础与雷达基本一致。

整套设备主要包括两个装置:一是带有滤波装置的探照灯用以发射红外光线;另一是接收红外光并将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的图像显示器。安装大功率探照灯的称为照射车,一开始用半履带装甲车,装备带有红外线过滤器的60厘米直径弧光探照灯与相应高压电装置,等于一个强力红外照射器,侦察员可操作照射器进行360度照射,白天行军时能方便地将其折叠在车内,使其看起来不那么招摇。使用最大功率时照射器为10倍倍率,探照距离达1500米。

由于德国改造了大量谢尔曼坦克充当勤务车辆,某个后勤军官习惯性地嘀咕了句:“既然这玩意需要大量电力,为什么你们不安装在功率更大的推土机上?”一语惊醒梦中人,技术专家们立即将从善如流将这套设备安装在谢尔曼上,相比251型半履带车,利用谢尔曼改造的照射车除速度稍逊一筹外,无论防御、车内空间、功率都远远超过,专家们改用2个800瓦的白炽灯作为投光器代替弧光灯,工作电压降低为36伏,改造后的新设施达到了14倍倍率,拥有2000米的最远探测距离,再配上谢尔曼那500匹马力的发动机(半履带装甲车使用的hl42trkm发动机通常只有100马力),哪怕不安装蓄电池也能保持持续工作。

接收器安装在车辆前方,有类似于挡风玻璃的保护装置以免造成设备损坏,阴极放射管在高压电(工作电压高达17000伏)作用下把接收回来的红外图像转为肉眼可视图像,吕德尔看到的还只是单台接收器,即只能为车长一个人提供图像,工程师告诉他目前正在研究一拖三、一拖四的变压器,以便为多台接收器提供能源,让驾驶员、机枪手等其他成员也能与车长一样看到夜间周围情况。

这套夜视装置半年前就开始在法林波斯特坦克军校进行小规模试用,得到了一致好评,并根据实践意见进行多次改进,不但车长能用夜视装置进行360度侦察,还让装置具备瞄准功能,可直接用于开火。本来这套装置能更快地投入部队实战,结果最高统帅部有个容克出身、脑子坏掉的少将说:“我们不需要这类东西,我们的战士将以公平的骑士精神赢得这场战争。”硬生生将投入实地运用推迟了1个多月。

虽然施佩尔已在军备生产上一手遮天,但生产出来的东西军方如不采用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气哼哼跑到霍夫曼这里告状,因为他知道元首一贯对新技术很兴趣。没想到后者的反应比他还剧烈,一怒之下把凯特尔叫来直接训了半个多小时,骂得对方狗血淋头、大气不敢出一声。这个倒霉的少将第二天就被暴跳如雷的总参谋长给撸掉了职务丢进了预备役,所有人都没想到事情到这样还不算完——鲍曼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听到了这消息,认为这家伙有“通敌”嫌疑,直接将其带走调查,整整折腾了两星期才因证据不足而释放。

当工程师把这段经历讲给古德里安听时,他不住点头:“某些军官脑子腐朽、理念陈旧,当年我们研究坦克战时也是这个德性,确实到了该整肃的时候……”

他交代吕德尔道:“给你们一晚上时间研究战术并磨合到位,明天白天好好休息,夜里去打美国人,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考虑到配合默契度,吕德尔最终没选成绩最好的4辆车,而是选了一个排5辆虎式坦克,技术军士们的动作很快,不但实地改装了2辆推土机,同时还改造了虎式的炮口和排烟装置,远处根本看不到开炮之后的闪光焰,大大降低了被敌人发现的概率。

工程师告诉吕德尔,除猫头鹰这样的专用照射车外,技术专家们还在研究试制“食雀鹰”fg1250型夜视装置,准备将红外大灯直接安装在坦克上,避免还要专门的照射车配合,但由于功率限制,这套系统的夜视距离只有不到400米,在高速机动时视野范围不超过100米,实用性相对差了很多,除夜间行军还有点价值之外,几乎不能用于实战。

通过对猫头鹰特性的了解,501营迅速制定了针对性的战术:由装备猫头鹰的推土机为虎式坦克进行远程引导并指示目标,然后由虎式进行盲射,只需要保证跟在推土机后面10-15米的距离即可。

第二天夜里,带着所有人期望的虎式坦克排出动了,履带隆隆地转动了起来,排长林克少尉手下的5辆坦克排成了2列纵队,分别跟在2辆猫头鹰后,驾驶员行驶时看到了推土机后面的3盏用布包起来的灯,这是给他提醒方位用的,同轴机枪观察口也事先锁定了方位:只有同时看到全部3盏灯才是与前车保持一条直线,如果他只能看到左边2盏灯,那说明他偏左了,如果只能看到右边2盏灯,那就偏右了。

虽然在使用中有这样那样的不便,但相较于以前夜间作战中两眼一抹黑的场景,林克觉得现在完全有了底气。

2个多小时之后,德军坦克已摸到离美军阵地不到2000米的距离。

“1点钟方向,1700米,坦克一辆……”猫头鹰一号通过电台向身后的坦克传递了消息。

紧跟在后,由林克亲自指挥的1号车自动为自己加了15米的距离,早有准备的炮手立即就将一发炮弹击发了出去,片刻后消息就回馈了过来,“偏右10米”,

跟在后面的2号车立即根据修订后的弹道重新进行射击,这次炮弹准确地命中了敌军坦克,一辆谢尔曼被88mm穿甲弹洞穿了,引发的大火让周围迅速亮堂起来。

对面阵地上在战壕里警戒的美国士兵开始紧张起来,这么远的距离,德国人是怎么摧毁在圆形防御阵地里的坦克的?他们还以为有德国步兵摸到了近距离内,因为德国已投入使用的几种铁拳反坦克武器很不好惹,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吃够了苦头,相比之下,美国拿到非洲战场的巴祖卡反而没那么好用。

密集的火力射击开始向四周猛烈开火,连勃朗宁机枪也开始倾泻火力。

“正前方,1650米,高爆弹一发……”猫头鹰二号发布了指令,4号车立即予以执行,“轰隆”一声过后,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有不甘心的美军士兵试图打开探照灯看个究竟,结果还没看到什么,这个明晃晃的靶子直接被从远处飞来的炮弹炸得粉碎。

短短2分钟,林克所在的坦克排就干掉了一个突前的阵地。这无疑捅了一个大号马蜂窝,立即让美军纵深阵地开始整体骚乱起来,各种炮火先是稀稀拉拉地往前砸,然后越来越密集,仿佛不要钱似地向肆意开火,可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根本就是漆黑一片,任何开火的举动除了暴露自身目标外毫无效果——最近的一发炮弹离开德军坦克也有200多米。

经过一夜酣战,林克取得了6辆坦克,4辆装甲车、3门反坦克炮,4个机枪火力点和大约100多步兵的丰硕战果,自身毫无损失,甚至连被命中一次的记录都没有——整个过程容易得几乎相当于夜间固定打靶。

听到消息回报的古德里安眯着笑、对此十分满意,他仿佛看到了新的战术在他面前缓缓推开了大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