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加索(11)

铁十字 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加索(11)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海军当然不必说,这50万吨柴油邓尼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虽然没出声,但雷德尔找施佩尔提过好几次——不仅u艇要柴油,s艇和部分运输船都用得到柴油,数量越多越好。

海军也就算了,霍夫曼没想到居然陆军也腆着脸来要求增加柴油供应,理由听上去很充分:第一,t-34和突击者是标准柴油车,一个月下来也有几百辆产能,需要更多柴油;第二,大功率的车载柴油机德国一直有技术储备,武器局想在新的坦克和卡车上安装柴油机,坦克还可缓一下,卡车用柴油机优势很大。

然后是波兰总督弗兰克希望多提供一些柴油,理由听上去非常充分:元首既然舍得给东方国家提供柴油,为什么不多给波兰总督区分发一点,好歹那里有很多利用战俘建设的集体农场,将柴油投资这里收益更多。

陆军的要求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驳回了,他除了同意他们仿造t-34上的发动机外,不建议在坦克上安装柴油发动机,虽然后世柴油发动机才是主流,问题是一款优秀的柴油发动机并不容易成形——技术专家们忽悠不了霍夫曼,德国现在不缺700马力以下的坦克汽油机,但700马力以上、可靠的坦克柴油机现在全世界都没这个技术力量。

德国自己的迈巴赫hl234汽油发动机也才刚刚造出样品,功率虽然勉强达到850马力,但离成熟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霍夫曼不认为在柴油发动机上费脑筋能取得比hl234更大的成绩。卡车柴油机倒是可以用一点,但出于简化部队补给的因素,他不想在东线大规模采用,或许可以在南线小规模使用——因为那里缺少可靠的铁路线,对卡车的运载能力要求更高。

波兰总督区的要求虽然霍夫曼还未答复,但该请示永远不可能得到批示了,因为鲍曼已咬上了弗兰克,指责他在波兰一手遮天、贪污**,霍夫曼已在逮捕令上签了字,全德意志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弗里茨-绍克尔将接替弗兰克的位置,等待后者很可能是断头台。

该指控当然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弗兰克落马的根本原因,弗兰克在两件事上触怒了元首才会有此下场:第一,他把控着波兰总督区的有关经济产业与劳动力资源,不让施佩尔和米尔希插手,明里暗里抵制着军备部的总体战;第二,在对待犹太人问题上,弗兰克不赞同元首的“新方针”,屡屡私下抵触,继续找借口杀戮波兰的犹太人。在施佩尔看来,犹太人问题到底如何处理无关紧要,但敢对元首的方针阳奉阴违,结局普遍不会好,元首现在杀起人来可不手软——长刀之夜与叛国集团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施佩尔不知道内幕比他想象得还要复杂,霍夫曼要动弗兰克除上述两条理由外,还在于历史上弗兰克在战后的表现:为给自己脱罪,胡乱攀咬希特勒有犹太血统并将所有罪状都甩给死人——这让霍夫曼很不齿他的为人。绍克尔能得到这个位置是多方角力的结果,一方面是绍克尔的位置与米尔希的托特组织存在冲突的,两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给绍克尔换个位置有助于减少摩擦;另一方面绍克尔是鲍曼的人,在任命上得到了后者力挺。

在副元首鲁道夫-赫斯被英国人囚禁、帝国元帅戈林死亡后,元首接班人的位置一下子空了出来,党内普遍认为综合目前的地位、年龄、威望后,有4个人有望担任这个位置,即所谓的四巨头:希姆莱、戈培尔、鲍曼和施佩尔。原先施佩尔根本进不了这个名单,总动员之后他的权势增长极快,隐隐约约成为四巨头的头号人物。四巨头普遍比元首小10-15岁,在效忠这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但彼此间有不小的矛盾,时不时会发生一些冲突,并利用各个场合对对手下绊子。

弗里克和希姆莱走得很近,鲍曼这一手不但打击了希姆莱的布局,还将自己人推上了波兰总督的位置——他是直接受益人,施佩尔不过是个间接受益者。当了半年多元首之后,霍夫曼终于对政治与权力斗争入门了,4巨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对他而言有莫大好处,好不容易有一个相对平衡并让他独掌大局的契机,他当然不会再轻易宣布接班人是谁而改变这个格局。

鲍曼这次拿下的人还包括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炮兵上将,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倒霉蛋:先在扩师裁军中丢掉了51军军长的职务被发配到了后备军,本以为能有机会担当后备军主要负责人,没想到元首直接把重新启用的勃洛姆堡元帅安排到了后备军,上将军衔的库尔茨巴赫在元帅面前也只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不知怎么回事这些抱怨又传到鲍曼耳朵里。

叛国集团告一段落后的鲍曼正愁有劲无处使,立即“嫉恶如仇”地将库尔茨巴赫以“隐藏着的叛国分子”罪名控制起来,实际上鲍曼本人都不认为对方够得上这个罪行,他以为元首顶多是训斥一番并让其退出现役了事。没想到副官传递回来的、元首在卷宗上的批示是“不可纵容”,而在弗兰克的卷宗上是“严肃处理。”于是鲍曼绞尽脑汁之后,库尔茨巴赫有一天清晨在监狱“畏罪自杀”。

在霍夫曼眼里,历史上变节动摇、与苏军合作的库尔茨巴赫罪有应得,其行为和性质比保卢斯还要恶劣,他本想在后备军观察一下库尔茨巴赫的表现,如果他能踏踏实实安顿下来并在后备军里发挥价值,他不介意给其一个体面的结果,没想到居然是第二个霍普纳,霍夫曼当然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处理。

接到鲍曼发来的秘电后,霍夫曼叹了口气,现在他终于开始理解独裁者:只有不断的清洗和杀戮才能让他们保持安全感,他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已完全无法回头了。

“元首,施佩尔部长说巴库油田已有了初步勘察结果,需要他立即向您汇报么?”

首席副官达尔格斯的电话让霍夫曼从感慨中恢复了过来,这次赶赴东线,除现场观察、指挥“春醒战役”外,霍夫曼更多是来视察战争经济恢复的情况。

“我们在伊朗的石油和工程专家跟随首批受降的军队查看了巴库现状,情况比我们想的要严重得多,破坏也非常彻底,比英国人当初在伊朗、伊拉克的破坏要彻底和全面得多。”

根据专家初步判断与预估:如果投入足够的劳动力、设备与物资,6个月后,巴库原油生产可得到部分恢复,年产量大约在150-300万吨左右,9个月时间可以将原油产量恢复到500万吨以上;1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能让炼油厂复工;2年时间可以使油田产量恢复到1000万吨,并具备300万吨的提炼能力;3年可达到高峰水平的70%,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能彻底修复这座石油城。

“时间太长了。”霍夫曼沉吟道,“还有一个问题,巴库石油即便产出来,现在也很难落到我们手里。”

土耳其拿下外高加索后,不仅要求占领全部土地,对巴库的石油资源也有特别的想法,并没有让德国插手的意思。对这一点霍夫曼是心知肚明的,伊诺努总统不是伊朗或伊拉克领导人,他甚至比墨索里尼还要狡猾,是典型的墙头草,现在德国在很多地方还需要土耳其人合作,土耳其与盟军的关系也未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接到过情报,美国大使还在竭力劝说土耳其退出战争:只要土耳其肯退出,美国人愿意担保土耳其维持目前占领的土地。

他并不打算为这件事与土耳其交恶,相反要显得大度一些,务必使土耳其与布尔什维克的关系恶化到不可收拾才行。不过不交恶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在巴库问题上充当冤大头,他想的很清楚:土耳其如果要想巴库的石油,必须与德国共同开发,而且必须是有利于德国的条件——反正现在德国有中东石油打底,科威特和沙特的大油田正加紧开采,有关石油工程的恢复与建设能力已到极限,不可能再为巴库投入更多力量。可笑的是,到现在为止土耳其都没提出“联合开发”的请求。

“鉴于实际情况,专家建议暂时放弃对巴库的修复,顶多是利用战俘等空余劳动力将废墟清理干净,如果还有人员剩余,可以打发他们进行输油管道建设。”

“不用这么麻烦,清理的事让土耳其人自己去干,巴库油田先扔在那里再说。”霍夫曼笑道,“让土耳其人先折腾,看看离开德国人他们行不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