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十四章 黑海之战(2)

铁十字 第十四章 黑海之战(2)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奥宫正武口中的新飞机就是日本夏天刚刚完成改型并交付全套图纸的零战32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梅塞施密特公司造出了第一架样机,上面装备了用宝马公司用德国技术制造的发动机(参数前文已述)。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送风洞验证的德国设计师没有对机体进行改动,只简单加强了机体结构(取消了大量打孔),加装了防弹装甲并用德国自己的自封油箱代替了日本设计。在重量增加170公斤的前提下,因为德版发动机推力的上升,整体最大飞行速度上升到了582公里/小时,他们赋予这种验证机代号是bf-119。

技术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再继续改进气动结构与发动机,完全可以保证飞行速度超过600公里/每小时甚至可能更快一点,这让日本顾问组差点一头栽倒,零式飞机是他们最熟悉的机型,日本已持续研制、生产、改进10年了,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就是564公里/每小时的最大速度,如果再按德国标准加重机体与加强防护,根本就飞不了这么快。

在日本内部的技术交流中认为零战32型是一次失败的改型,性能没提升多少,航程却大大降低了,因此自己的生产数量也很少,德国提出要全套技术图纸时很爽快地给了。但德国人这边完全不是这么想:这架bf-119在加装正常武备且不搭载副油箱后最远航程达到1600公里以上(按日本的衡量标准是1100公里 全速30分钟),而海军自己的bf-109t只有区区650公里。连零头都不到。bf-119虽然最大速度慢于bf-109,但低空操纵与盘旋性能特别突出。所有试飞过的飞行员一致表示,这种飞机除了至少可以担当舰载侦查机外——因为航程大(日本人心想德国人真没见过世面。零战21型妥妥的2200公里)还可以去东线对付苏联人的雅克-7战斗机——这种低空性能突出的狗斗机让bf-109一直很不爽。考虑到航程和气冷发动机上舰的优势,飞行员们一致认为如果经过改进的bf-119速度能达到640公里/每小时的水平,代替bf-109t甚至me-155都是可以的。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此大喜过望,一旦这些说法成立,梅塞施密特公司至少又是上千架的订单,东线市场可是前景广阔啊——现在他们终于理解为什么公司高层死缠烂打也要把这个仿制机会拿到手的原因了。

梅塞施密特公司之所以对舰载机这个小市场这么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听说bf-109最大的对手、原先一直没法上舰的fw-190舰载型也有了眉目。宝马公司根据元首要求仿制了美国人普惠公司的r2800(双黄蜂)发动机,这是从坠毁的美国p47上拆下来、完全按照1:1克隆的风冷发动机。制造成功后输出功率达到了2000马力以上,据说装了这种2000马力的变态发动机后别说fw-190了,就是块砖头都能飞起来。想想美国海航动不动5-6吨的f4u、f6u是怎么飞起来的,就对这款发动机的性能会有直观感受。当然,r2800和fw-190目前采用的jumo213尺寸是不同的,但这一点对设计人员而言毫无压力——毕竟发动机才是第一位的。而且即便改进后的fw-190上不了舰。优化发动机动力后对于作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发动机。美国人那造型和机体设计实在是太糟糕了,用德国的发动机这些美国飞机估计很多都上不了天。

这一点更让日本三人组有泪奔的感觉,日本仿制了多年的德国db601系列,是德国人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资料、图纸与专利后回去仿制的,结果性能还达不到要求,而德国人在完全没有资料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实物逆向测绘这个渠道居然也仿制成了,而且效果居然还不差。据说元首还下令仿制梅林发动机。虽然还没有最后成功,但知道内情的专家都明白这也是一款优秀的货色。那些技术指标听听就很过瘾。

希特勒看不起英美的科技,也不认为他们的发动机如何,但霍夫曼显然是知道行情的,在他心目中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r2800与梅林这两款发动机是一定要搞到手,不管奔驰公司对此持有什么不同意见与想法,肯定不能只指望他们的db601\603\605系列。对这一决定,宝马公司(专业风冷发动机制造商,目前生产bmw801系列,负责普惠r2800发动机仿制),容克公司(专业液冷发动机制造商,目前生产jumo213系列,负责梅林发动机仿制)都纷纷表示举双手双脚表示拥护元首的决定。容克公司最近日子很好过,谭克博士用jumo213发动机改进的fw-190飞机获得了初步成功,这种拥有比原先fw-190更加细长体型的飞机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预计元旦过后能正式推出。如果梅林仿制成功并压倒奔驰的db603系列,容克就彻底在液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了,毕竟仿制梅林不要授权和专利许可费啊。至于奔驰公司的生存能力,容克公司认为他们可以转产坦克发动机。

霍夫曼当然不是和奔驰公司有仇,但奔驰对于新技术推广运用的不力,历史上db601系列过于紧俏而引发的系列问题都告诉他必须采用多条渠道保障供应。现在总动员已提前下达,不保障发动机多元化供应就意味着持续作战能力欠缺,这是他难以容忍的。德国的航空发动机决不能一家独大,至少要有3家,即便进入喷气时代,这个数量也不能少。

“长官,虽然我不认为我们的飞机很优秀,但如果采用贵国的飞机用于航母作战一定是要出问题的。”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的小泽治三郎很坦率地对里希特霍芬说道,“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交战记录,双方航母交战距离普遍在200-300海里以上,该距离对贵国bf-109目前的航程而言过远了,根本无法有效全程掩护攻击机,而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攻击机会被敌人毫不留情地击落。”

“您说得太对了,不过不是作战距离过远了,而是我们的飞机航程过近了。”里希特霍芬叹了口气,“有人讽刺我们的飞机是机场保卫者,这话虽然难听了一些,但说得太有道理了。如果不列颠之战时我们就得到这款bf-119,我们完全可以用他来掩护轰炸机去对付英国人,而不是让笨拙的bf-110被英国人当靶子。至于能不能成为战斗机,还要看fw-190上舰的结果,不过我觉得它至少能成为一架优秀的侦察机,也能在东线承担作战任务。”

“如果贵国有后续改进,也希望能够告诉敝国,目前我们面临美国飞机的压力很大。”

“这是当然,不过……”里希特霍芬问道,“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机体结构过于单薄,连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没有,从我一个老飞行员的角度来看,这对他们是很不负责任的,不尝试改进一下么?”

“这个……”小泽露出尴尬的神色,“我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贵国,如果按贵国的防护标准进行强化,那速度和机动性就太差了,表面上看是加强了对飞行员的保护,实际上让他们操纵不利性能的飞机去战斗更危险,敝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此里希特霍芬也提不出更好的意见来,只能用沉默表示无可奈何地理解。

除了舰载战斗机,双方对舰载轰炸机(舰爆)也有一致想法,不约而同地认为无论是九九舰爆还是ju-87c都已开始落后了,但目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替代品,日本方面在开发彗星,但显然一时半会没法取得成效,小泽本来没想到这件事,但德国的航空水平给了他启发,他对里希特霍芬介绍了这种新机型并提议道:“或许,我们可以在下一代轰炸机领域共同研制。”

里希特霍芬点点头,“完全可以,虽然双方的作战对象与方式不一样,但有关舰载机可以尝试一起开发,开发成功之后我们还会将其用在意大利航空母舰上,现在德意海空军指挥与装备已经一体化了。”

“我会立即禀告国内。”

“我对这次演习抱有很高的期望,您知道么,元首经下达了作战指令,一旦演习成功就要开展实战……”

“攻击陆上目标?”

“不,海战。”

“破交作战?可贵国的航母不是还没有好么?”

“舰队作战,目标……”里希特霍芬指了指远处说道,“红军的黑海舰队不就是一个好目标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