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九章 静静的顿河(3)

铁十字 第九章 静静的顿河(3)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ps:本月历史类搞了回馈比赛,急需支持,请诸位投月票鼎力支持下哈。

华西列夫斯基本以为斯大林会让其阐述不同的作战方案及原因,他的作战方案是基于第一次罗斯托夫战役的经验:在去年11月17日-12月2日间,正值莫斯科反击战渐入**,红军以侧翼迂回包抄的形式发动对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矛头直指罗斯托夫,不过那时担任进攻任务的只有一个南方面军和独立56集团军,而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部队被抽调去攻打莫斯科了,实力也不强。当初同样也是进攻了左翼并率先取得了战果,在面临侧翼包抄、后路被断的不利局面下,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龙德施泰德元帅放弃了罗斯托夫并率部队后撤80多公里,是故华西列夫斯基念念不忘先行攻击左翼的霍特集团。

不过斯大林既然对中路的曼施坦因集团兴趣更高,他也不想多嘴,只面无表情地看了朱可夫一眼后开始照本宣科地说下去,对这种原本应当比较尴尬的场面,朱可夫却没有任何不快表示。他当然不是一个麻木到无动于衷的人,实际上他与华西列夫斯基是有默契的,这种默契程度一开始就存在,在他担任副统帅后就更加深了。两人应当在工作中有一些冲突,在关键的决策与方向上有“分歧”——无论这种分歧是真的还是故意装出来的,起码不能在关键问题上事事保持一致。

这是两个聪明人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来的:如果不想彻底变成最高领袖的哈巴狗和宠臣——就像伏罗希洛夫元帅那样。那就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个人立场,并充分表达一些不同于斯大林同志的鲜明观点,关键决策中如果没人表示异议或质疑就显得太奇怪。等级别到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那样地位的高层如果经常意见一致、关系又亲密、在军中还有较高威望,对最高领袖的威胁就太大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什么被干掉,就因为他在军内威望太高、党羽太众,说话办事一呼百应而犯了斯大林同志的忌讳,至于德国间谍罪名云云,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已位居元帅的图哈切夫斯基投敌卖国有啥好处?难不成还想当总书记?

两人也清楚地认识到战争决策是十分复杂、十分困难的事情,他们考虑的因素、分析的情况不一定全面、充分,必须有不同意见供最高领袖参考决断。防止形成一边倒的声音,最后下达战略决心也只能是最高领袖,在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时,无论斯大林选什么。最后失败了板子都不能完全打在提意见的人身上。更不能打在当初表达反对或质疑意见的人身上,那样其他高层的地位和安全就保住了——至于平时是不是只顺着斯大林同志心意说话那就看人品了,反正朱可夫也好,华西列夫斯基也好,还没有盲目到无原则服从或者附和的地步。

“从8月份开始,英美就借口北非战事紧张、东线战事陷入僵持且不太激烈而减少了对我们的支援,两个月来只给我了我们84架飞机,121辆坦克。而依据原有计划是要给我们800架飞机、1500辆坦克的。现在古德里安在北非的进攻又开始了,美国人以此为借口掐掉了对我们11月份的坦克供应。只打算给我们一批榴弹炮、吉普车和卡车,英国人的坦克自己都不够用而拼命向美国人伸手,丘吉尔只同意给我们100架飞机,而且还是已过时的飓风式。除此以外,高等级航空燃油供应也减少了。虽然吉普车和卡车也是我们急需的,但毕竟没坦克这么重要……输入中东的物资在大量增加,我们得到可靠消息,英美11月初将在北非有一次较大的登陆行动,如果成功他们将直接与英军第八集团军夹击北非德意集群,争取首先在北非战场取得突破,对我们而言就意味着下一阶段的供应将进一步减少。”

华西列夫斯基说完,其他人都是愤愤不平的声音,唯独斯大林与朱可夫保持了沉默,在斯大林的示意下,他又抽出第二份报告:“根据秘密战线同志提供的可靠报告,德国人生产速度提升得很快,这一点也为我们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人阶级和同情革命同志提交的内线报告中所证实。在法西斯全面转入总动员体系后,工厂由原来的一班制变成了三班制,德国人还同时采用本国加大军事工业,将民用工业转移到被占领国家的办法进行倾斜式发展,德国9、10两月生产率是过去同期的3倍,现在施佩尔又派大批德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去改造、整合、提升意大利工业,如果整合完毕,意大利的生产水平同样会有3-4倍的增长。在希特勒提出所谓‘欧洲联盟’设想并公开表示要有效利用各国工业资源后,比利时、荷兰、法国、瑞典等发达工业国的资本家特别是大资产阶级予以热切响应,目前瑞典的博福斯公司、比利时的fn公司,法国的几个主要航空工业公司均收到了法西斯的订单,包括中小口径高炮、步兵轻武器、次一级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等都有大量订单给这些公司生产,德国还大量输出技术和许可证生产,希望利用各工业国的生产能力为自己的战争机器服务,至于卡车、火车头、重化工、钢铁等军工密切行业更不在话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虽然坦克、飞机的绝对生产量我们依然领先于法西斯的,但差距已大幅度缩小,我们与法西斯军队在装备质量上的差距却没有改善,如果意大利的工业能力也起来之后,到明年这个差距会被抹平,这是极端难以容忍的。”

“德国人哪来那么多钱购买军火?”

“他们只要付很少的一部分现金就够了。”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对相关情况更了解一些,“三天前,德国人以释放战俘、归还巴黎和一部分法国土地为条件从贝当这个卖国贼手中拿到了几十万吨的法**舰,据悉另外还有一部分经济要求,荷兰、比利时都有战俘在德国人手上,希特勒利用这部分人质可以换取他想要的东西,另外在进攻、占领各国时他们掠夺了大量的资源、现金与贵金属,现在都可以用来支付。资本家是最没有羞耻心的,只要能够赚钱与恶魔合作都可以,他们绝不会拒绝德国人抛去的橄榄枝——只要希特勒稍微装得伪善一点,他们就感激涕零得像个奴隶。”

“法西斯直接占领的领土上最近也在推行缓和政策,比如波兰某些集中营原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现在换成了强制劳动这种更加‘温和’的手段,包括斯柯达公司等在内的一大批企业在为占领军服务,我们原来在哈尔科夫的t-34工厂也被拆解到了那边进行恢复性生产,目前在北非战场上很多t-34都是德国人打坏我们的坦克后重新利用该厂生产的零件修配组装好的,捷克地下抵抗组织告诉我们,工厂在昼夜不停地开工,每个月至少能修复300辆坦克,明年可能可以直接生产整车。而据美**事联络员的战场报告,利用德国技术改造过的t-34比我们原厂出来的还要好,比如加装了电台、改善了行驶与悬挂系统,在北非战场上打得英美坦克招架不住……”

虽然这段话听上去是表扬t-34的,但大家脸上火辣辣地烫——难怪英美不肯大力援助红军坦克了,那些本该援助给红军的坦克都被t-34干掉了。这些话如果被霍夫曼听到了要倒吸一口冷气,事实证明苏联人的情报渗透还是比较有效的,观察到、分析出来的情况相当准确,除了高层的军事间谍被他清理一批之外,其余次要领域,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的苏联情报人员的悟性无人可及。

铁木辛哥插话道:“能对其进行轰炸或者破坏么?”

“很难。德国人加强了防空,英美的战略轰炸受到了极大削弱,至于破坏,我们在德国本土的力量十分微弱,不适宜承担这种任务,而占领区的防守十分严密,那些从东线撤退下来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部队对后方看得死死地,其凶残和狡诈程度更胜于德国人,贸然发动会对地下力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另外……”华西列夫斯基忽然放低了声音,用沉痛的语气说道,“法西斯在他们占领的乌克兰、波罗的海、白俄罗斯等占领区进行土地清算与丈量,并决心在春播之前完成全部土地分配工作,同时他们占领的国有工厂、基础设施、建筑物、不动产等一切公有产业在想办法以拍卖方式作价卖给国内外资本家,用于筹集资金,而城市贫民会和原工人会得到部分股份,这是对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巨大伤害,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加以阻止,未来不堪设想,因为有可能造成党和人民的对立,造成少数民族人民与俄罗斯族人民的对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