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三十三章 谁赢了?

铁十字 第三十三章 谁赢了?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夜幕终于降临了,但非洲军进攻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在吃掉当面英军第1装甲师的抵抗后,他们立即又向第7装甲师的阵地扑去。由于霍洛克斯等人亡羊补牢般的举动,兰克突击队是混不进去了,但好在下午空军抓住最后的日照十分,利用英军飞机忙于追击意大利人的契机,对第7装甲师阵地进行猛烈进攻,大大削弱了对方的抵抗能力。

黑夜中,照明弹不断第发射升空,将大地照亮得如同白昼,号称“沙漠之鼠”的第7装甲师步兵阵地上到处都是激烈的枪炮声与火光。虽然他们的整体反应比第1装甲师要好,也没有受到兰克突击队的破坏。但现在既然古德里安的大部队已到,第1师的阵地也已突破,在侧翼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一个缺乏装甲力量的第7师是顶不住非洲军上下近300辆坦克的轮番冲击的。

经过反复冲杀,第15、21两个装甲师以30多辆坦克为代价,凿穿了正面,装甲掷弹兵们一拥而上,继续扩大、撕扯缺口,到深夜时分,非洲军整体上将2个装甲师打得七零八落,不过自身也付出了不小代价,比特勒阿卡基尔数次战斗累计起来的损失还要大。正如空军侦查所显示的那样,这两个师阵地上基本都是步兵和炮兵,没多少装甲力量,这在客观便利了非洲军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在第八集团军近20万部队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突破重围的古德里安显得很平静,在往前走了2个小时多后,他一方面收拢因为进攻作战显得前后有些脱节的部队,另一方面部署阵地、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在天亮以后同英国人撤回来的这些坦克们过过招。不过,这次英国人显然学聪明了。他们虽然急于回师汇集自身的步兵和炮兵单元,但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军这种一头撞上来的模式,而是以一部分兵力进行了正面进攻,另一方面主要兵力却脱离了滨海公路体系,进行了侧翼迂回,为掩人耳目。他们还把大量俘虏的意大利人塞进正面进攻行列,在人数上进行主力冒充并让德国人在作战时缩手缩脚——用霍洛克斯的话说,既然德国人能冒充我们派遣间谍车队,就不要怪我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什么样的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

这种无赖到极点的做法遭到了非洲军上下一致痛骂,乃至于俘虏营中的布朗准将、理查德森上尉等英国俘虏也看不下去,谓这两个装甲师失去了绅士风度,是野蛮人的做法。古德里安对此倒是视若无睹,他一方面针对敌人企图后进行了相应部署调整。另一方面则让手下面对意大利人时不要缩手缩脚,该怎么打还怎么打——如果不这么做,英国人将来必定会利用20余万意大利俘虏做文章,只怕什么仗都打不了。不过这样一来正面部署就完全改变了,双方再次混战一场,各自损失了一些兵力后草草收场,非洲军急于回师托卜鲁克,英军第1、第7装甲师急于收拢本方被打散的步、炮兵非洲军解救了许多被俘虏的意大利人——这些可怜虫先是被英国人胖揍一顿。然后又被英国人抛出去当了摆脱德军进攻的肉垫,真可谓是倒霉透顶了。

1942年9月21日。远在柏林的霍夫曼和最高统帅部终于收到了古德里安的完整战报:……我非洲军在与敌重创后脱离阿拉曼一线,返回托卜鲁克继续作战。

所有人都以为元首会大发雷霆,没想到霍夫曼脸上满是笑容,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满意地表态:“很好,古德里安将军为我们下一阶段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心里想的则是:“我终于避免了阿拉曼战役的失败。开始扭转历史的惯性!”

蔡茨勒和凯特尔惊讶于元首如此的宽宏大量,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最后才说:“可是,英国人很快就要进攻托卜鲁克了,虽然他们受了重创。但兵力依然对我们有绝对优势,北非的战略局势依然没有好转,甚至于因为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墨索里尼首相还发了很大的脾气。”

“意大利人先不要管,我相信古德里安守得住托卜鲁克,把预定给他的兵力抓紧送过去,没有意大利人掣肘我们更容易发挥出优势来。”霍夫曼微笑道,“不给英国人一点甜头,他们怎么能放心大胆地将兵力往前压呢……”

在这为期近一个月的持续交战中,古德里安率领非洲军以劣势兵力与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巧妙周旋,不断利用策略削弱、打击敌人,前后累计共毙、伤、俘英军近5万人,合计摧毁英军坦克700余辆,装甲车500余辆,各类火炮近1000门,而自身损失只有将近3000人,损失坦克50余辆,装甲车30余辆,火炮不到100门。在空中战场,由于非洲军主要以战斗机为主进行作战,再加上飞行员总体素养高于敌人,总体也以112:400左右的比分赢得了胜利。

最倒霉的是意大利人,他们总计有4个步兵师成建制投降,2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步兵师在逃亡中严重受创,被毙、伤、俘人数超过5。5万人,总共250辆坦克最后只剩余不到30辆,除了一开始跟随非洲军164步兵师最先撤回托卜鲁克的意大利伞兵旅外,其余意大利部队全部丧失了编制,有数千人员最后只是得益于英国人甩包袱的行为才让德国人救了下来。

在战役结果向全世界进行新闻通告时,英德双方各执一词,竞相宣布自己是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者。英国人在记者发布会上展示的是意大利俘虏、目前对英国有利的主要军事分界线;德国人在自己的发布会上展示的是以布朗准将为首的英国俘虏和大量缴获的英国装备照片,并宣称这是在仅有英军四分之一兵力前提下取得的。

私下里,大英帝国首相丘吉尔对第八集团军的战果极为不满,认为他们被古德里安牵着鼻子走,整体上打得像一团****,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蒙哥马利中将坚决不接受这种指责,他气哼哼地反驳:“我们将敌人从阿拉曼驱赶到了托卜鲁克,他们的人员损失比我们多(算上意大利人),主要兵器损失和我们相当(显然夸大了战果)。如果从比例上算,我们只损失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兵器装备,而敌人折损了超过60%。如果这不是胜利,我就不知道什么才算是胜利——难道安然无恙地从敦刻尔克撤退部队就算得上胜利?”

亚历山大将军也力挺蒙哥马利,在开罗举行的内部关门分析会议上他进行专门发言:“第八集团军完成了他的主要战略任务,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他强调道,“就是保卫埃及,阻止敌人对中东的觊觎,现在我们击退了敌人,获得了稳定的战线,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势头并将他们赶回了托卜鲁克,称得上圆满地达成了目标。至于俘虏、战果里大部分是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装备的事实我丝毫不否认,可我们损失的兵力当中也有很多印度人、法国人、南非人、希腊人,难道也要拉出来单独核算?这种想法绝不合理。况且,古德里安在作战中不断得到补充,虽然他拥有的技术兵器仍然少于我们,但我们原先对他的优势受削弱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兵器具有技术优势——比如那些t-34坦克,我们就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会上蒙哥马利没有过多辩解,只说:“如果谁觉得自己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更称职,我可以让位,但我绝不接受我们打了败仗的指责——这对我不公平,对在这次战役中负伤、牺牲的数万名军人不公平,对20万第八集团军的兄弟们更不公平。战争不是在伦敦办公室里看看地图、听听汇报、动动脑子就行的,战争意味着全身心的搏杀和最后一点力量的迸发,隆美尔或古德里安的厉害不止我一个人领教过了。”

在这次战役中,蒙哥马利赢得了下属的爱戴,有激动的参谋军官表态:“我们费尽心机终于打回托卜鲁克了,如果伦敦哪个****养的军官敢来摘桃子,我就用司登冲锋枪把他打成马峰窝!”

丘吉尔想撤换蒙哥马利,一线的亚历山大将军不赞同,他在伦敦的内阁同僚们也不赞同,最后无奈之下他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结论:功过相抵,不赏不罚,给予第八集团军后续补给并让他们尽快攻克托卜鲁克要塞。

两天后蒙哥马利提出了要求:要想攻克托卜鲁克,再给第八集团军补充5个装甲师和1000辆坦克(要求性能抵得上t-34),5个步兵师再加1000架飞机,最好要本土部队。

“见鬼……”丘吉尔在办公室里跳着脚咆哮起来,“有这么多兵力和装备,一头猪都可以率第八集团军打赢古德里安了。”

“是嘛?”远在北非的蒙哥马利报以噗嗤一笑,毫不留情地揭了首相的老底:当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前你也是这么自信满满,那时你拥有远超土耳其人的兵力和装备优势,结果谁赢了?我看只有吹牛是你赢了!

第二卷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