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十二章 休伊特的烦恼(1)

铁十字 第十二章 休伊特的烦恼(1)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时间已临近9月末,华盛顿的天气早已开始转凉,但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的心头却是燥热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焦虑而带来的不安。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领到了要去西北非登陆的任务,这是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阿卡迪亚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丘吉尔首相专门提出了“西北非计划”——代号“体育家”,拟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登陆以便逐步收紧对德包围圈,并表示如果法国同意美军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陆。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陆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超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陆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发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0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陆日期不得迟于10月30日。而关于登陆地点的选择双方意见相去更远——英方极力主张在地中海内的非洲北海岸登陆,以便能向******迅速推进迫使德意军回师,但美国方面显然不想为英国人火中取栗。便翻出6月间修订的“体育家计划”初稿,认为登陆地点局限在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萨布兰卡才最合理。在华盛顿最炎热的7、8两个月间,休伊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双方无尽的争吵中度过,他觉得自己每天都需要爆发一次才能泄去那股无名火,只可惜参会的人中就属他的军衔最低,想发火也找不到对象。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陆,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陆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陆。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陆日。同意阿尔及尔登陆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陆。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0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00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0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发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发生了什么事?汤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绪激烈地两拨人马,“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您不知道?难怪。”对方递过来一份文件,悄声说道,“这是情报部门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国人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

“恶意隐瞒?”休伊特心头一阵突突跳动,没来由地先进行了一番揣测,打开文件一看发现事实居然比他想象的更离谱:

首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00-800不等的坦克和飞机、1000余门大炮和大量军需物资,4个主力装甲师中的3个被击溃或重创,另有2个师又2个旅的步兵部队被重创或中创,光被俘人员就有准将以下5000多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战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个不战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师外,德国人的损失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速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发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0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00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0坦克炮,理论上发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0mm/30°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00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0mm正面装甲时,在100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00-1000米时,这几乎是个自杀的距离。

“汤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坦克打不动人家,人家打我们却毫无困难?”

对方点点头,用充满忧虑的口吻说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就好比我们拿着驱逐舰和别人的轻巡洋舰斗,理论上近距离内驱逐舰也可以杀伤甚至击沉巡洋舰,可战场上谁试谁死。更别说德国人的新坦克数量占到了他们整体拥有量的80%。”

休伊特开始头疼了,他也不愿意拿着驱逐舰去斗敌人的巡洋舰。

于是这一次争吵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除了互相指责隐瞒情况(英国人认为美国人隐瞒了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这个缺陷)这种无意义的口水仗之外,就是关于行动时间的争吵。

对登陆负有义务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既然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必须先行整改。火炮专家已通过实例验证拿出了整改意见,谢尔曼坦克应该整体换装m1型76mml/52火炮,这种坦克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时对500米和1000米外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mm和106mm,对500码(457米)和1000码(914米)的30°(法线角)钢板的穿透力则分别是98mm和90mm,具备干掉所有德国坦克的能力。代价是出发时间需要推迟40天,准备到1942年圣诞节前夕再开展火炬行动。

而英国人坚决不同意这个要求,他们恨不得越早出发越好,言语中甚至还有讽刺美国人贪生怕死的意思。

考虑到英国人目前正在托卜鲁克外围与德国人对峙,急需坦克增援,美**方不但扣住发往俄国的坦克转而支援英国人而且还主动表示优先为英军坦克换新坦克炮。但英国人对此毫不领情,表示他们用不着换坦克炮,只需要美国人尽快出发就好。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