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1871章 好日子(三更求月票)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1871章 好日子(三更求月票)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7:31 来源:笔趣阁

徐锐这话没有说错,好日子的确才刚刚开始,对于徐锐个人来说如此,对于察哈尔独立团这个集体来说亦如此。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包头乃至整个绥远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雪灾,这的确非常不幸,但是如果处置得当,坏事也可以反过来变好事,正是由于遭受了大雪灾,导致包头的几十万百姓衣食无着,察哈尔独立团便不失时机的在这个时候推出了以工代赈。

只要到工业区的工地上干活,就可以有饭吃,但工钱是没有的。

换成年景好的时候,百姓肯定不愿意这么做,但是现在饭都吃不上了,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先养活一家老小再说其他!所以除了少数还有余粮的,剩下的二十多万百姓一股脑的全都涌入工业区的工地。

在这之前,因为发不出工钱,工业区的建设都已经停滞,但是现在一家伙涌入了二十多万免费的劳力,不仅工业区的基础建设得以恢复,而且速度也是大大加快,跟之前相比,简直可以说神速。

站在工地中心高处,王沪生颇有些意气风发。

指着四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王沪生说道:“老徐,照这样的速度,如果木料以及洋灰等各类建材都能够及时到位的话,最多两个月,工业区就能全部建成了,而且预算比之前节省了一大块,这可真是意想不到。”

停顿了下,王沪生又嘿然说道:“我也不瞒你,在情况最困难的时候,我一度甚至以为包头工业区已经黄掉了,却没想到这就迎来了转机。”

徐锐说道:“所以说,危机危机,危机往往意味着转机。”

王沪生由衷的说道:“必须承认,老祖宗的话真是有道理的。”

徐锐说道:“老祖宗的话,那都是他们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的,怎么会没有道理?也只有那些鼠目寸光、数典忘祖的畜生才会鄙薄自家祖宗。”

王沪生点点头又道:“不过老徐,工业区多了这么多的劳力,建设进度的确是大大的加快了,但是也有隐忧啊,就是保密工作不太好做了,人多就嘴杂,要二十多万百姓全都守口如瓶,恐怕是非常难啊,所以小鬼子早知道会工业区的具体方位。”

“这个你不用担心。”徐锐说道,“现时不同往日了,我们察哈尔独立团的家底已经与往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就算小鬼子知道了工业区方位又能怎样?因为鬼子的轰炸机根本就侵入不了包头的领空了!”

徐锐现在的确可以说得起硬话了。

因为朱可夫刚刚发来电报,苏联政府援助给察哈尔独立团的一百架伊尔十五战斗机,经由一百名援华飞行员的驾驶下,已经全部转场到了库伦机场,在库伦机场加满燃油之后,这一百架战斗机就将会直飞包头。

然后,这一个团的战斗机,就将编入察哈尔独立团序列。

有了这一个团的伊尔十五战斗机,要跟华北方面军的第三飞行团叫板固然力有不逮,但是用来保护包头领空却是绰绰有余了,毕竟小鬼子的战斗机无论是从包头,还是从张家口的机场过来,都至少需要飞三百多公里。

单程三百公里,往返就六百公里。

而鬼子战斗机的总航程也就是一千多公里。

也就是说,小鬼子的战斗机如果入侵包头,只有一半不到的燃油能够用于空战,这就极大限制了战斗效能,更何况包头工业区也并不是完全不设防,还有大量的高射机枪,所以现在徐锐是根本就不怕鬼子航空兵轰炸。

鬼子的轰炸机不来就罢了,敢来就是送死。

两人正说话间,王沪生的警卫员忽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高声叫喊道:“政委,炼油厂就要试生产了,苏联专家请你过去见证第一桶柴油的出产呢。”

“哦是吗?”王沪生闻言顿时间精神一振,炼油厂居然第一个建成了。

当下王沪生扭头对徐锐说:“老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起看看去?”

“你这不是废话么。”徐锐嘿然道,“炼油厂建成试生产,我能不去么?”

当下两人兴匆匆的直奔炼化厂而来,炼化厂坐落在整个工业区的最北端。

从一开始,朱可夫答应跟徐锐合作,就是希望能够在包头建一家炼化厂,以实现从包头向远东战场输送汽柴油的意图,籍以缓解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压力,所以,苏联方面对炼化厂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炼化厂的建设不仅仅是最早开工的,而且是苏联方面热情最高的。

为了这个,朱可夫甚至专门从伊尔库茨克调来了一支苏联工程队。

坦率的讲,炼化厂的建设,从头至尾都是由苏联工程队在负责的。

既便是因为资金不足工业区建设陷入停滞时,炼化厂的建设也没有停下,而是由苏联方面垫资在继续进行建设,所以炼化厂能够先于兵工厂、发电厂、钢铁厂以及皮毛厂等工厂建成并且试生产,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工业区刚开始建设时,察哈尔独立团并没有空军力量,为了安全计,炼化厂的生产车间是深藏在地表下的,而且与地表之间浇灌了一层混凝土进行专门的加固,尤其是作为最核心生产设备的分馏塔,更是浇灌了多层混凝土。

因为发电厂没建成,炼化厂电梯还不能运行,所以王沪生、徐锐只能走楼梯一层一层的旋转着往下走,一直绕行了二十多次,下到地底至少有五十米,才终于进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然后一抬眼就看到了矗立的巨大分馏塔。

看到这巨大的空间,还有矗立的巨大分馏塔,既便是徐锐,也不免咋舌,这样的地下工程既便放在二十一世纪,只怕也不是随便能成的,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这个年代那就更加的困难,由此也足可以看出苏联的工程基建能力已经非常强悍。

当然这也跟蒙古高原独特的土壤环境有关系,蒙古高原虽然不是黄土高原这样的冲积土壤地带,但是土层也非常的厚实,挖掘地下空间相对比较容易,这要是换成中国沿海的渗水土壤带,工程难度就会成培增长!

看到徐锐和王沪生联袂到来,在场的一干苏联专家便立刻迎上前来。

王沪生便连忙给徐锐和在场的一干苏联专家互相介绍,徐锐又挨个与这些专家握手,说起来也真的是惭愧,他身为察哈尔独立团的团长,包头事实上的当家人,工业区开始建设至今将近有半年时间,这还是他头一次跟专家见面。

作为徐锐的专职翻译,狄安娜一直在旁转译。

狄安娜有些神情憔悴,甚至还有些神思不属,好几次都翻译错了。

徐锐知道狄安娜为什么会这样,但他能做什么呢?只能装不知道。

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王沪生、徐锐便在一干苏联专家的引领下,又顺着一层又一层的旋梯上到分馏塔上层的一个出油口。

其实在徐锐他们两人到来之前,分馏塔就已经开始在点火运行了。

所以在徐锐他们跟苏联专家上到出油口之后,再经苏联专家打开油管阀门,一股淡黄色的液柱便立刻从管口缓缓流淌出来,流入到管口下方摆放着的油桶中,空气中,便立刻弥漫起一股刺鼻的气味,正宗的柴油味!

一看这个颜色,再闻到这气味,徐锐便知道,柴油的品质很不错!

一个苏联专家弯腰从油桶里舀了一小杯柴油,然后很小心的点燃,那一小杯的柴油便立刻腾的燃烧了起来,绽放出了一团橘黄色的火焰,在场的苏联专家便纷纷鼓掌,王沪生也情不自禁的跟着鼓掌,甚至还落了泪。

徐锐就没有王沪生这样的激动,因为他没办法体会王沪生的心情。

不是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完全无法体会王沪生此刻的心情的。

近代中国,几乎就没有重工业,除了汉阳钢铁厂勉强可算重工业,就再没有别的了,但既便是汉阳钢铁厂这一颗独苗,进入到民国之后,也被国民党玩废了,进入到三十年代,就是国粉吹嘘的所谓的黄金十年,中国的重工业甚至还及不上满清末年。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在中国出售的工业制品,前面都带一个洋字,洋火、洋油、洋车甚至于还有洋钉,可是现在,包头工业区终于炼出了国产的第一滴柴油,作为一个中国人,再作为察哈尔独立团的政委,王沪生又岂能不激动?

几个苏联专家走过来,对徐锐和王沪生说道:“达瓦里希,炼化厂已经成功试生产,我们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这套炼化设备的标准年炼化能力是五万吨,如果满负荷运行,年炼化能力最高可达八万吨,接下来,可就看中国同志你们的了。”

听完转译,王沪生便立刻说道:“达瓦里希,你们尽管放心,我们已经组建了一支庞大的驼马运输队,包头炼化厂很快就会满负荷运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