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509章 灾民安置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509章 灾民安置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52 来源:笔趣阁

独立团拼尽全力,给予了灾区百姓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但是仅凭独立团一个团的力量却终究还是太渺小,所能覆盖的救灾面积也仅仅局限于大梅山周围数县,但既便只是周边的这几个县,也已经让独立团不堪重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梅山根据地并没有受到洪水的影响。

这也是梅河平原特殊的地形造成的,因为梅河平原不仅地势比皖中平原要高,且四周都被大山环抱,洪水进不来。

因为这,大梅山根据地成了灾民最好的庇护所。

在洪水稍稍退却之后,各个临时安置点的难民除了返家的,就纷纷被转移到了梅镇。

当徐锐领着狼牙中队、警卫连以及老兵突击队返回梅镇时,整个梅镇已经人满为患,梅镇被大火焚毁的废墟已经被清理了出来,新建了许多房屋,还搭起了大量的帐篷,但这些房屋及帐篷都已经住满了人。

不仅仅只是梅镇,四周的村庄也是安置了大量的灾民。

徐锐才刚过沙桥,王沪生就已经带着秋风、肖雁月迎了上来。

“老徐,你可算是回来了。”王沪生苦笑说,“你要再不回来,我都要跳河了。”

徐锐不在的这半个月,王沪生真的是累惨了,难民的安置,口粮的发放,还有难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纠纷,以及敌特的渗透等等,各种事务纷繁复杂,王沪生忙得头都大了,就这还不是最为棘手的,最棘手的是,后续这些难民又该怎么安排?

徐锐不在,整个根据地就少了主心骨,什么事都推进不了。

徐锐将背上的豆豆交给冷铁锋,冷铁锋抱着豆豆跟肖雁月到一边说去了。

徐锐又回头问王沪生:“老王,根据地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总共收容了多少灾民?”

王沪生说:“确切数字不知道,而且也已经没办法统计了,因为除了我们收容的,还有自己逃难来的,不过既便是最保守的估计,涌入咱们根据地的灾民也有超过五十万人!这五十万的灾民已经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负担。”

养活五十万人,这确实是个庞大的负担。

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天也要半斤口粮,五十万人就是二十五万斤粮食,半个月就是三百七十五万斤粮食!要不是徐锐特意叮嘱王沪生加大购粮力度,就凭之前根据地储备的两百万斤粮食,这会就已经唱空城计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是还有难民在持续不断的涌入。

徐锐点了点头,问道:“灾民的情绪还稳定吧?”

自古以来,一旦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最怕就是灾民闹事。

王沪生点头说:“灾民情绪总体上还好,不过与当地百姓的小纠纷却没断过,基本上每天都会生一百多起,不是灾民偷了这家的苞米和甘薯,就是当地村民把灾民打了,有时候也会发生大规模斗殴,不过都被我们控制住了。”

秋风补充说道:“不过从发展趋势上看,灾民与当地百姓的冲突起数在增加,最开始时候每天只有十几起,到现在已增加到百余起,而且可以感觉得到,当地百姓对灾民的不满情绪在增加,再这样下去,我担心局面会失控。”

徐锐下意识的点头,难民的安置自古以来就是个棘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做到与原住民和谐相处,好在历史上也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以工代赈,安排恰当的工作给灾民去做。

灾民有了工作,也就没心思闹事了。

想到这,徐锐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计划。

当下徐锐对王沪生说:“老王,兵工厂的设备运回根据地已经有半个月了,发电厂的设备运回来更是快一个月了,这两家工厂筹备得怎么样了?”

“工厂?”王沪生连连摇头,苦笑说,“我都已经被救灾的事搞得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心思管工厂?再说现在农忙时间,也抽调不出人力来。”

徐锐说:“亏你还是搞政工工作的,守着五十万人口,居然说抽不出人力?”

王沪生闻言先一愣,遂即恍然说:“老徐你的意思是说,征调灾民建设工厂?”

“对啊,不征调灾民征调谁?”徐锐说,“你不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无所事事,他们不惹事才怪了,如果你给他们安排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工作之余一回家就只想睡,他们就是想闹事也没那精力了。”

“对呀。”王沪生击节赞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徐锐说:“现在开始也不晚,赶紧将灾民组织起来,给他们安排工作,从现在开始,再没有免费的午饭吃了,灾民要想得到口粮,就必须工作,当然,对于那些没有壮年劳力的孤寡灾民家庭,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可是,好像也不行啊。”王沪生兴奋了还没两秒,脸立刻又垮下来,说,“兴建两家工厂又能安置多少劳力?咱们的发电厂和兵工厂规模又不大,一万人顶天了,剩下还有那么多的灾民又该怎么安置?”

“一万人?”徐锐哂然说,“远远不够。”

“一万人还不够?”王沪生说,“老徐,你可不要欺负我不懂基建啊,我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正儿八经的学习过基建,却也知道建设两家小厂用不了多少人,就一万人我还是往多了安置,要是正常的年景,五百人工就足够了。”

徐锐说:“那得看是什么标准了,按你的标准,五百人工确实也是够了,但要是按照我的设计标准,五万人都未必够!”

“你的标准?”王沪生说,“什么标准?”

徐锐说:“按照我的标准,首先这厂房,就不是普通厂房。”

“不是普通厂房?”王沪生说,“你倒说说,怎么个不普通法?”

徐锐说:“别人家的厂房都是建在地表上的,可是我的厂房却是建在山腹中!老王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把一座山体给掏空,并且在山腹中构建好发电厂、工兵厂的厂区,那得要花费多少人工?五百人怎么够?五万人都显得勉强。”

王沪生咋舌道:“老徐,你要把厂房建在山腹中?”

徐锐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不然,你把厂房建在梅河平原上,小鬼子的攻击机三天两头过来轰炸你一下,你还生产不生产了?建在山腹中就没那麻烦了,小鬼子就是扔几颗800kg的重磅航弹下来,也照样耽误不了事。”

“这倒也是。”王沪生深以为然,遂即又说,“不过,还是不够安排啊。”

徐锐说:“还是不够安排,就尽量找事情给他们做啊,从来只听说人工不好找,还从来就没听说工作不够安排的,比如说路,你可以在梅镇到厂区之间修条公路,再比如,你可以在梅河的上游修几个水库,可以在梅河平原挖几条水渠,建一个灌溉系统,梅河平原这么一大片的沃土,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就因为缺个灌溉系统?正好,趁现在有大量人工,把这些问题一股脑儿都给解决了,今后咱根据地就再不愁没粮食吃了。”

王沪生顿时眼前一亮,说:“老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不让你当县长真屈才了。”

徐锐说:“行啊,我去当梅县县长,独立团团长你来当吧,我还早就不想挑这担了。”

“玩笑,我就是玩笑,老徐你千万别当真。”王沪生呵呵一乐,又说道,“独立团这摊缺了谁都可以,唯独就缺不了你。”

徐锐当然知道王沪生是在开玩笑,又怎么会当了真?

当下徐锐又说道:“老王,粮食储备还能坚持多久?”

王沪生说:“上次你说了之后,我又安排人去苏中、苏北那边买来了差不多五百万斤的粮食,再加上咱们根据地里的产出,熬到秋上应该没有问题了,到了秋上,灾民新开垦的荒地差不多也能有收成了,政府的压力就会小得多。”

徐锐说道:“有道是有备方能无患,粮食还是应该继续买。”

王沪生说:“苏中、苏北那边已经买不到粮了,再要买粮就只能去苏南买了,可那边是日占区,往回运的时候就难免会有风险。”

徐锐说道:“有风险也要买,而且要加大力度!”

别人不知道,可是徐锐作为穿越者却是知道的,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的队伍将面临鬼子和国民政府的双重绞杀,物资将会变得极度匮乏,所以,趁现在粮价还不算高得离谱的时候多囤粮,是十分必要的。

王沪生苦笑,说:“老徐,这事你恐怕还得跟雁子说说。”

徐锐心领神会,知道一定是肖雁月在经费问题上发难了。

当下徐锐把肖雁月叫过来,说:“雁子,马上给政委支取五十万块大洋。”

“五十万大洋?”肖雁月将怀里抱着的豆豆往冷铁锋手中一塞,叫道,“团长,你还是把我卖了吧,看能不能换回五十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