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160章 梅家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160章 梅家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7:31 来源:笔趣阁

共*产党对于徐锐和暂编七十九师独立营的加盟自然是双手欢迎,只是考虑到独立营在无锡、包兴、南通连打了三个大胜仗,在蒋委员长那里都已经挂了号,所以很委婉的建议徐锐低调处理,也就是先不声张,以免刺激到国民党,影响到国共合作。【全文字阅读】

对于**方面的建议,徐锐当然是没什么意见,他能有什么意见?

“这么说,徐大队长没有异议?”江南笑吟吟的看着徐锐,说道。

根据**上海特委下达的指示,暂编七十九师独立营将被改编为大梅山独立大队,大梅山独立大队成立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大梅山抗日根据地,此外,**上海特委还给大梅山独立大队委派了一个指导员,就是江南。

对江南这个复兴社女特务出身的指导员,徐锐当然是举双手欢迎,没别的,每天只是看着这么个********的美人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当然,如果能够和这美女指导员谈谈人生理想什么的,再做一些人人爱做的事,那就更好不过了。

“没有异议。”徐锐冲着江南眨了眨眼睛,又道,“还有,今后只要是党委的决定,我徐锐一定坚决执行,咱们共*产党的武装一向都是党委负责制,不是么?”

江南闻言不由一愣,心忖这家伙对组织貌似还挺了解的?竟然还知道党委负责制?

江南却不知道,徐锐根本就是从后世穿过来的一名解放军军官,身为解放军军官,他能不知道党委负责制?

说到党委负责制,就不能不说中**事史。

在中国的历史上,军阀割据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毒瘤,基本上,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亡于军阀割据,比如汉亡于曹孙刘割据,唐亡于节度使割据,南朝和五代就更不用说,基本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军阀更替史。

只有宋明是例外,因为宋明奉行以文制武的国策,武将成了文官的附庸,无论是从世俗道德上、法理上还是物质基础上,都铲除了军阀割据的土壤,但这样的制度,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因为一旦文人政治崩溃,军阀割据立刻就卷土重来。

所以辛亥革命后,随着文人政治的崩溃,中国立刻又陷入到了军阀割据。

孙中山在苏俄以及**的帮助下创立黄埔军校,并以黄埔军校生为基干组建了新军,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军阀的痼疾,但并未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老蒋的中央军全盘继承了黄埔学生军的衣钵,但是还没过几年,军阀的顽疾立刻卷土重来。

中央军内很快就有了嫡系旁系这分,以黄埔学生军为基干扩编的是嫡系,在北伐以及历史军阀混战中被收编的就是旁系。

比如第七十九路军、薛岳部、韩复渠部等等,都是旁系。

不说旁系,就是中央军的嫡系内部,也是大小山头林立。

大的有陈诚的土木系,胡宗南的第一军系,汤恩伯系等,小的就数不胜数。

可以想象,假如没有小日本的入侵,在老蒋活着的时候,中央军会维持表面的一统,可老蒋一旦离世,中央军就一定陷入分裂,就如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的分裂,而中国也一定会再次陷入军阀混战的黑暗时代。

中央军之所以大小山头林立,是因为老蒋并没能解决军队属于个人的痼疾。

直到**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才真正解决了军队属于个人的痼疾,正是从三湾改编之后,中国*军队才真正由自古以来的属于个人变成属于政党,从这天起,再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可以轻易拉走一支部队。

****在四野那么高威望,可当他密谋篡权失败之后,四野可有一个师、一个团的军队跟着他造反?

所以,徐锐不仅知道党委负责制,更知道党委负责制的厉害。

江南并不知道这些,反应过来后立刻说道:“这可是你说的?”

其实,**方面为了照顾暂编七十九师官兵尤其徐锐的情绪,并没有强行要求大梅山独立大队实行党委负责制,毕竟暂编七十九师独立营才刚刚加入党的阵营,甚至连营长徐锐都不是党员,这时候实行党委负责掉,岂不是要把徐锐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这对于一支以徐锐为主官的部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但既然现在徐锐自己提出来了,江南并不介意给他戴上一个紧箍圈,顶多军事上的事情她不干预,不过问,但是别的方面,必须听她这个指导员的,这没商量,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党组织领导的队伍。

徐锐微笑点头:“是,我说的。”

江南当即说道:“好,徐锐同志,我正式以大梅山独立大队党委的名义命令你,好好配合纯子小姐,未经请示不得擅自起床。”

徐锐又冲江南眨了眨眼睛,笑道:“得令。”

“徐锐同志,请不要嘻皮笑脸的,我现在可是代表党委在跟你谈工作……”江南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自己就先忍不住笑起来,可笑了没两声她又立刻用手捂住嘴,先强迫自己沉静下来然后狠狠的白了徐锐一眼。

沉静下来后,江南又说道:“不过说真的,咱们对大梅山并不熟悉,那里真的适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么?”

徐锐嘿然道:“适合不适合,派人去侦察一下不就知道了?”

“也是。”江南点点头,又道,“那你觉得,派谁前去合适?”

徐锐道:“要说合适,当然还是老兵最合适,可惜腿伤未愈。”

江南道:“要不还是让大兵和九哥去吧,大兵对这一带较熟,九哥一向心细如发,这两人一起前往,应该没问题。”

徐锐道:“就这么着。”

(分割线)

大梅山是大别山东南的余脉,延绵上百里。

而梅镇,则是大梅山怀抱之中的一块盆地,从秦汉时期,梅镇据说就已经有集镇,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古镇之一。

梅镇大约有两千户人家,八千余人口,也算是大镇。

梅镇居民大多都是黄姓,镇长黄世勋更是有名的大地主。

黄世勋虽然六十多岁了,身子骨却还硬朗,虽然已经进入到了隆冬季节,户外已经是滴水成冰,可黄世勋仍然是一大早就起了床。

管家黄得禄走进正院时,黄世勋正在漱口。

黄得禄恭恭敬敬的站在台阶下,一直等到黄世勋漱完了口才上前打了个千,嘴里也恭恭敬敬的喊一声:老爷。

黄世勋嗯了一声,问道:“小五子起床了吗?”

黄得禄恭声应道:“回老爷的话,五少爷天还没亮就已经起床了,到这会,差不多已经绕着镇子跑了小两圈。”

“嗯?”黄世勋道,“没事绕着镇子跑圈做什么?”

黄得禄恭敬的道:“五少爷说是新学的什么晨跑?”

“晨跑?我看是吃饱了撑的。”黄得禄哼声道,“有那力气,地都起两垄了。”

还别说,黄世勋虽然挣下了偌大的家业,光良田便有万亩,可是每到春耕,他都会亲自带长工下地,几十年都没有变过,而事实上,除了三代以上的缙绅、富贵人家,旧中国那些处于发家阶段的地主,都挺勤俭。

黄世勋幼时也是饿过肚子的,所以一生勤俭。

拿热毛币擦了脸,黄世勋道:“有什么事吗?”

黄得禄道:“老爷,眼瞅着就是年关了,放出去的租子该收了。”

“嗯,虽说今年的年景不好,地里收成只有往年的六成不到,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不能破,再穷,今年借下的租子也不能够翻年。”黄世勋点点头,又道,“对了,小五子不是闲得没事做么,就让他跟着你去收租,翻年就十七了,也该帮家里做点事了,别整天跟着人家喊什么口号,省城的何局长都把告状信寄老三那了。”

黄世勋在那数落他的小儿子,黄得禄没敢接腔。

直到黄世勋说完了,黄得禄才又说道:“老爷,那今年的租息……”

说到租息,黄世勋便蹙起了眉头,想了好半天才有些r痛的道:“实在还不上的适当减免一些,至于具体减免几分,你和小五子商量着办。”其言下之意,那些还得上的,还是要按往年的成例如数偿还本息。

“明白了。”黄得禄道,“老奴这就去找五少爷。”

请示过黄世勋,黄得禄便带着两个管事,四个护院,带上账薄来到了西跨院,这个西跨院里住着的便是黄世勋的小儿子黄守信,黄守信因为在省城上了两年新学,回来之后便处处看不惯老父的做派,连饭都不愿跟黄世勋一块儿吃,而是单独开伙。

要按黄守信自己的意思,真恨不得立刻从这个散发出腐朽恶臭的大院搬出去,不过遗憾的是,搬出去容易,生计却又成了问题,所以他只能用这样一种看似激进、实质幼稚的做法与守旧顽固的老父亲相抗衡。

黄得禄进来时,黄守信晨跑刚回来,正在洗漱。

“五少爷。”黄得禄半蹲下身照例给黄守信打千。

“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当是前清?”黄守信见状立刻蹙紧了剑眉,又说道,“快收起你这套,我看着都咯应得慌。”

ps:我知道有读书不喜欢党派政治,剑客也无意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强行灌输给大家,但是为了情节需要,该交待的却必须交待清楚,好在,到现在已经基本交待清楚了,以后就不会再有党派政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