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2249章 扩军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2249章 扩军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52 来源:笔趣阁

随着狼牙的回归,五家山一役终于彻底结束,这一战,新一团虽说大获全胜,但也损失惨重。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几个营的人员损失都很大。

开战前,新一团一共约有五千余人,而战后,新一团伤亡近半,只剩下了两千多人,就算把在医院的一千多轻重伤员都算上,也不过三千多人。

长白山抗日根据地囊括延吉、珲春、汪清、图们四县,想要实际控制这么大的面积,三千多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徐锐决定扩军。

首先补充进新一团的是长白十八寨的土匪,雪里红等人的队伍共有三千人左右,在这次五家山一役中因为没打什么硬仗,所以损失不大,还有近两千人。

不过这些土匪良莠不齐,有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还有的土匪吸大烟,对于这样的土匪,徐锐一律将其从队伍里剔除。

如此一来,符合参军条件的土匪也就只剩下了一千人左右。

徐锐本想把他们打散补充进新一团各连,不过想到他们刚刚加入新一团,如果打散的话难免有抵触情绪,所以徐锐决定,将这些土匪编成五个连。

每个营增加一个连的建制,任命镇三江、雪里红、姜权、花斑虎等人为连长,如此一来,使各营都增强了实力。

其次是把民兵补充进主力部队,

在五家山的下水道之战中,民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他们的拼死守护,再加上井上千代子与朝比奈舞师徒的致命绝杀,才最终击退了鬼子的特战师团,而在这场战斗中,民兵也损失惨重,一千多人参战,最后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

好在这五百人经过战火的考验,已经成长了起来,所以徐锐将这五百民兵全部充实到了几个主力营中。

不过民兵的数量太少,就算全都补充到了新一团中,新一团的人数还是有不足。

于是徐锐下令在四县范围内进行征兵,扩充军队。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外,招兵的效果并不好。

这一天,管招兵工作的高楚愁眉苦脸的来找徐锐,。

徐锐就说:“高楚,出啥事儿了?”

高楚就说:“长白山的老百姓太没有血性,都三天了,四个县一共才招了不到二百人参军,去掉其中素质不好的,能用上的不到一百人。”

徐锐马上就明白了,长白山一带受鬼子统治已有近十年之久,老百姓接受的是鬼子的奴化教育,在学校,学生每天要向日本皇宫所在的方向行礼,这样一来,使很多老百姓接受了即成事实,很缺乏反抗精神。

徐锐也有些恼火,他说道:“这一带的老百姓看来已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不敢反抗鬼子的统治,而且他们也怕新一团如以前的抗联一样不长久,日本人要回来清算。”

“应该是这么回事儿,可是这样也不成啊,都不参军,我们怎么才能曾加实力啊!”高楚苦着脸说。

徐锐说:“要想招到兵员,先得打破鬼子在老百姓中的印象,现在的老百姓都怕鬼子,如果他们不怕鬼子,就会踊跃参军。”

“团长,怎么才能让老百姓不怕鬼子呢?”高楚问。

“这得你自己想办法了。”徐锐笑着说。

高楚想了办半,突然眼睛一亮,口中说道:“团长,这一次不是俘虏了不少鬼子兵吗?你说,如果我们押着这些鬼子兵到县城的大街上转一圈儿,是不是就能打破鬼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

“这倒是个好办法,让老百姓看看鬼子的熊样儿,让老百姓不再害怕鬼子,有助于我们以后活动的开展。”徐锐点了点头。

高楚说:“好,团长,你给我一百个鬼子兵,我要赶着他们游街。”

“没问题。”徐锐毫不犹豫的说。

徐锐接着说:“光这样也不成,咱们八路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啥啊?”高楚问。

“笨啊,那就是发动群众,这方面政委擅长,你去找他,让他再帮你想想办法发动一下群众,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那招兵不不容易吗?”

“嘿!团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这就去找政委去!”高楚兴冲冲的去找王沪生。

王沪生就问高楚:“找我有啥事儿?”

高楚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王沪生说了一遍。

王沪生说:“这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啊,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这传统咱不能扔下啊。平时让战士们多帮老百姓干点儿活,挑水、劈柴、打扫院子,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这样就成?”高楚说。

“这样只能起一定作用,想要老百姓踊跃参军,就要下一剂猛药。”

“政委,你说咋弄?”高楚来了兴致。

王沪生就说:“最简单的就是,打鬼子,分田地啊!这四县都驻有鬼子的开拓团,他们霸占了四县最好的良田,现在四县光复了,这些鬼子的开拓团也都跑了,咱们就把他们的田分给老百姓,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会拥护咱们。”

“高啊!政委,老百姓分了鬼子的田,一来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二来也怕鬼子再打回来算帐,所以一定会支持我们,参军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对,就是这么个道理。”王沪生说。

“这样,我立即抽调一些政工干部,组成工作队,进入四县的辖区,先把鬼子的地分了,你再招兵,这样效果就要好的多。”王沪生说。

“政委,我算服了你了!”

“从群众是来,到群众中去是咱们党的一贯政策,是咱们党的立足之本,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在高楚与王沪生的谈话后,王沪生很快就成立了几十支工作队,深入到了四县的城市与乡镇,他们没收敌伪资产,将鬼子开拓团所霸占的良田都分给了老百姓。

与此同时,四县的驻军也主动上门帮助老百姓打水、劈柴、扫院子、修葺房屋。

……

延吉城外,小岭镇。

张老汉是小岭镇的居民,独自一人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

张老汉一大早就起来,准备出门挑水,刚推开门,就看到门口站着几个大兵,这几个大兵不由分说就进了张老汉的家门儿,劈柴的劈柴,挑水的挑水,还有的拎起扫帚就扫院子,两个大兵看到张老汉家的猪圈坏了,立即帮着搬石头去堵猪圈。

张老汉跑进屋里躲来,趴着门缝向外不明所以的看着这一切,自己活了这大半辈子,清朝的巡防营、张大帅的东北军、日本的关东军、满洲国的军警都见过,这些当兵到处欺负老百姓,要这要那的,自己还从来没有看过哪个军队竟然主动帮老百姓干活儿。

张老汉摸了摸额头,没发烧啊!又揉了揉眼睛,没看错啊!可是这太阳怎么打西边儿出来了,这些大兵反倒帮起老百姓来了呢?

这些大兵足忙活了一个钟头,这才离开。

张老汉松了一口气,这些大兵终于走了,自己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帮大兵,竟然也学会收买人心了,俺才不吃你们这一套呢,当兵的没有好人。”张老汉嘟囔着。

第二天一早,张老汉一开大门,发现那几个战士又来了,张老汉又躲回到门后,看着这几个战士给自己劈柴、烧水、扫院子,临走时,这几个战士还把一个袋子放到房门口。

等战士们走后,张老汉打开袋子一看,里面装着白花花的面米。

张老汉的眼睛湿润了,自己无儿无女,穷得叮当响,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干,这么多年,也就是维持个温饱,就算过节也吃得是土豆和玉米面儿粥,这白花花的面粉,有几年都没吃过白面了。

看来,这些当兵的也不光是收买人心。张老汉暗自想着。

接连几天,每天早上开门,都会有当兵的给张老汉家干活儿,张老汉由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感动,他想了想,用白面在早上烙了几张白干饼(一种不加油的面饼),见战士们来了,马上走出来。

张老汉就说:“军爷,吃了这饼再干活儿吧。”

那几个当兵的一乐,一个爱说话的战士就说:“大爷,不叫军爷,叫我们同志就成,我们部队有规定,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这饼我们不能吃。”

“还有这样的部队?”张老汉手里拿着饼子,感动的眼泪掉了下来。

“好人哪!”张老汉感动的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看来新一团的兵真的与别的兵不太一样。

张老汉并不是个例,这样的事情在长白四县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着,随着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新一团改变了看法。

他们对新一团的做法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最开始的远离和逃避,到主动接近新一团,新一团终于与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新一团终于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在四县站稳了脚跟,这时,王沪生又带着工作队分了鬼子开拓团的地。

说起来鬼子开拓团的地都是从中国老百姓手中用近乎于抢的方式获得的,为此老百姓还曾反抗过,不过后来被鬼子镇压了,老百姓欲哭无泪。

现在好了,新一团将开拓团的地一分,老百姓终于翻了身,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老百姓有了地,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开始狂热的支持新一团。

特别是那些分了地的老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即得利益,主动踊跃参军,没过几天,新一团一下子就新增加了五、六千新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