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497章 兵工厂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497章 兵工厂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52 来源:笔趣阁

因为青年学生决死总队九纵三团的到来,徐锐的心情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蒋委员长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心情就十分糟糕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蒋委员长刚刚已经决定跟徐锐进行交易,拿金陵兵工厂的一百多台设备换取徐锐手里面的一百多门大口径重炮,不过,在得知青年学生决死总队九纵三团已经翻过大别山,到达肥城前线的消息之后,蒋委员长决定加个条件。

半个小时后,前敌副总指挥古树同就接到了蒋委员长的指示电。

“交易可行,金陵兵工厂的设备可以交给独立团,但是独立团除了将缴获的一百六十多门重炮全部上缴,还需要将缴获的一百多辆载重卡车也如数上缴,还要将刚刚赶到肥城前线的青年学生决死总队第九纵第三团谴返武汉?”

听副官念完电报,古树同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得嘞,这笔交易已经吹了。”古树同对万向云说,“不用再谈了,谈也是白谈。”

万向云摇头说道:“总座,不管怎样还是谈一谈吧,至于成与不成,那就不是你我的事了,老头子那里也是有话可说。”

古树同说:“也行,那就把老头子的条件转过去吧。”

万向云当即拿着电报,把蒋委员长的条件转达给了徐锐。

不过片刻,徐锐的回电就到了前敌总指挥部,让古树同意外的是,徐锐居然没有恼羞成怒,只是提出了新的条件。

徐锐回电中明确表示,蒋委员长的条件独立团无法接受,不过交易的筹码可以适当的降低,汉阳兵工厂不能交换,拿金陵兵工厂来交换也是可以的,不过作为补偿,除了金陵兵工厂的全部设备,还需额外附加一百名熟练技术工。

拿到徐锐的回电,古树同对万向云苦笑说道:“以前我只知道徐锐很会打仗,今天才知道这小子更是个奸商,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老头子妄想从徐锐身上占点儿便宜,却是打错算盘了,瞧着吧,老头子到最后肯定得答应。”

万向云摇头说道:“这叫什么,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结果不出古树同所料,蒋委员长最后还是决定要交易,原因很简单,因为汉阳兵工厂也能生产马克沁重机枪,而且产量比金陵兵工厂还要大得多,而且事实上,由于钢材不足,汉阳兵工厂的产能并没有开到最大。

也就是说,金陵兵工厂并不是不可或缺。

但是,徐锐手里面的那一百六十多门大口径重型榴弹炮,无论汉阳兵工厂还是金陵兵工厂,都造不出来。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军工业也就是造造轻武器,82mm口径的迫击炮就到顶了,更大口径的火炮就必须进口。

这倒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优秀的军工人才,也不是因为没有设备,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炼不出造炮用的炮钢,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别说重工业,就连轻工业领域也没什么建树,猪鬃业、纺织业已经算是支柱产业。

是的猪鬃业,你没有看错,猪鬃在当时世界也属于是战略物资。

而当时中国,则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猪鬃产业,但是国民政府也就这点产业了。

蒋委员长从1927年基本掌控政权,结果直到1937年也没能建立起像样的工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基本建成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不仅卡车、大炮可以做到国产,甚至连飞机都能够上天了。

同样的国家,同样的人民,同样的一穷二白,蒋委员长从北洋政府手里接过来的家底甚至比**还厚,可为什么在建设国家的成就上,却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真的是因为蒋委员长能力太差,不会搞工业?

显然不是的,蒋委员长能力再不济,难道就没有几个高水平的幕僚?

**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也还是需要别人辅助。

之所以会有如此鲜明的反差,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蒋委员长当政时,控制当时中国经济命脉的金融买办阶级不希望中国发展重工业,因为如果中国有了重工业,他们就无法再通过充当西方国家的买办来赚取巨额的经济利益。

举一个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有了重工业,能够制造出合格的长程要塞炮,孔部长还能通过从意大利进口废旧炮,以次充好赚大钱吗?再举个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有了武器工业,宋部长还能通过从美国大量进口武器赚大钱吗?显然不可能!

这跟后世新中国运10的下马是一样道理,都是买办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区别就是,在旧中国买办阶级是统治阶级,但在新中国,买办阶级属于被打压对象。

言归正传,因为当时的中国造不出重炮,国民政府又拿不出真金白银来从西方购买,而且从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对于徐锐从小鬼子那里缴获的这一百多门重炮,蒋委员长根本就没办法忽视,花多大代价他都要拿到手的。

结果就是,蒋委员长为此多付出了一百名熟练技术工。

这就真如万向云所说,真正是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交易达成,国民政府连夜派出车队,从武汉前往安庆准备接收这批重炮,徐锐也派了一个营搭乘卡车,押运这批重炮前往安庆,这既是为了安全,也是防着国民军,以免被国民政府黑吃黑贪墨了他的重炮。

事实证明,徐锐此举还真是有必要。

从肥城到安庆不到四百里,独立团的车队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赶到了安庆。

驻防安庆的第26集团军要接收物资,被带队的何光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然后双方就陷入对峙,直到第三天的凌晨,从武汉赶来接收重炮的车队才终于抵达了安庆,同时随车运来金陵兵工厂的一百多台设备以及一百多名技术工人。

交割完成,何光明随即带着设备及工人原路返回。

这个时候,国民军倒也没有为难独立团的人,一来是现在毕竟是国共合作,如果贸然解除独立团武装,难免招来**的抗议以及反击,一旦形成舆论讨伐就不好了,二来是独立团的这个营警惕性极高,让国民军不敢贸然动手。

当天正好是个雨天,车队一路有惊无险回到肥城。

徐锐亲自带着秋风、王沪生、冷铁锋以及几个营长在城外迎接。

对于独立团或者大梅山根据地来说,这一百多台设备可是意义非凡,有了这批设备,他们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马克沁重机枪,如果再适当引入一些机床设备,生产毛瑟步枪、子弹什么的也是不在话下。

有了自己的兵工厂,独立团才是真正的说得起硬话了。

打开车门,何光明从第一辆卡车的副驾驶座上跳下来,向徐锐敬礼。

“老何,一路辛苦。”徐锐回过军礼,笑着说道,“没出什么幺蛾子吧?”

不是徐锐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作为穿越者,徐锐太清楚蒋委员长对**的忌惮有多深,只要有机会,蒋委员长是绝对不会介意阴一下**的,所以徐锐担心这次交易也会出现幺蛾子。

何光明说道:“至少设备是没有问题的,我已经仔细检查过。”

“人员呢?”徐锐的目光转向从后几辆卡车上跳下来的“技术工人”,心里边便立刻浮起不好的预感,因为这些“技术工人”一个个目光呆滞,满脸的泥土气息,怎么看都不像是兵工厂的工人,不会是假的吧?

郑家康本身是搞兵工出身,听说独立团要接收一批机器设备,便也跟着过来看看,郑家康原本想看的是机器,可是机器还没见着,就先看到了技术工人,看到这批刚下车的“技术工人”,郑家康便立刻大摇其头。

徐锐正好看到郑家康摇头,立刻问道:“怎么,你觉得有问题?”

“不是有问题,而是他们压根就不是什么工人。”郑家康摇头,又说道,“你要是不信我可以当场问他们几个问题,看他们能不能回答出来。”

徐锐便让何光明把其中一个工人领上来,郑家康问道:“我问你,加工一块圆环,如何保证两个端面的平行度?”

那个工人直直的看着郑家康,满脸茫然。

郑家康挥手示让换一个工人,接着问道:“车床能不能车出螺纹?”

第二个工人也是满脸的茫然,连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这下,徐锐就彻底明白怎么回事了。

何光明便立刻怒了,一下就掏出了手枪。

那两个“工人”似乎也意识到被识破了,当时就噗的跪倒在地上,哭着说:老总,这不关我们的事,是那边的老总让我们冒充工人,真不关我们的事,求求你们别枪毙我们,我们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可不能死。

徐锐示意何光明把手枪收起,然后说道:“每人发两块路费,让他们回家吧。”

徐锐自然不会跟这老实巴交的农民较劲,当下回头看着郑家康说:“你叫什么?懂的好像挺多的啊?”

“我叫郑家康,之前在汉阳兵工厂干过。”郑家康淡淡的说。

徐锐却从郑家康淡淡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隐藏极深的自傲,当下又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不是普通工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