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七十九章:明军威仪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七十九章:明军威仪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2 来源:笔趣阁

景福宫里,朱慈烺起了个大早。一边笑着与众人打着招呼,一边去了勤政殿。里面,吴甡与高名衡等官员已然齐聚了。

朱慈烺拱手朝着众人赔了个不是:“让诸位爱卿担心了,是朕的不是,朕过意不去,一早就过来赔礼啦。”

一干大臣们见此,哪里敢大刺刺地接下来,纷纷起身道:“陛下言重了……”

“臣等一片赤诚之心,陛下知晓,臣等就心满意足了……”

“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

吴甡与高名衡等大臣们见朱慈烺这般,面上当然不敢接话,但见朱慈烺这个态度,心中都是纷纷熨贴的。

至少,这说明朱慈烺不是正德皇帝那种完全沟通不了的人。

一念于此,场内气氛一派欢畅。

众人在勤政殿里汇合,享用了朱慈烺御厨班子里提供的早膳,随后便都开始拿起了行程单子开始看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说起这个安排,其实也是愁白了众人的头发。

不管是大明的官员们还是朝鲜的博学鸿儒门,听见国事访问几个字都是满头包,迷茫又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毕竟,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先例的事情。

甚至,要仔细说起来,上一次来自中国的皇帝抵达朝鲜半岛的时候,还是当年唐太宗征伐高句丽呢。

虽然高句丽与而今的朝鲜国不是一个概念,但的确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安排。

对此,朱慈烺其实也是心中不怎么清楚。但是,好歹后世注意过相似的新闻,总算把思路确定了下来,至于其他细节,自然有两国有司官员自己忙活去。

至于大明这一边负责的大臣们如吴甡、高名衡以及陈贞慧等人会不会愁白头发,那就不是朱慈烺应该关心的范畴了。

他总归是相信自己大臣能力的。

而最后,结果也的确是让朱慈烺颇为满意。于是乎,在东方这片在后世被欧洲人认为愚昧落后的土地里,竟是先一步西方成长出了现代化的外交礼仪。

国事访问的规范礼仪最主要的就是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其实是昨天已经完成了一半了,就是昨天国王李亻宗亲自出城迎接。只是,朱慈烺自己耽搁了时间,众人入城以后,草草见了文武百官道路两旁的百姓就天黑了。也没来及进行下一步的欢迎仪式。

为此,朝鲜人倒是自己挺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一步是奏国歌并检阅仪仗队。当然,还有奏响礼炮。国歌好办,这么大一个国家,选几个乐手并不难。就是此前大明定下来的国歌都是些让朱慈烺大为感慨审美的雅乐,古风是有了,观赏性就够呛了。

至于朝鲜的军力如何,众人自然都是心知肚明。为此,随同凤林大君回来的还有陆军学校的几名资深教官。

大明直接提出了手把手教仪仗队的意愿。

虽然大明的善意很明显,表达理解都毫无疑问。

但显然,小国也是有尊严的。

军力也许不强,但拿出点场面的面子活还不会么?

对于这一点,李亻宗好歹是有一些信心的。只是……

当林庆业上奏,并且带着李亻宗见了一趟明军仪仗队的表现以后,李亻宗自己就打了退堂鼓,寻思着左右练几十个兵也没事,这才迅速应下,并且更加紧张能不能练好仪仗队。

毕竟,这可决定着朝鲜国的体面。

事大至诚,自然是要竭尽全力,侍奉周全。要是到时候上了场拉稀,自己丢脸不说,大明也会轻视与不悦。

眼下多出一天的时间训练,李亻宗还稍稍安心了一些。

朱慈烺带着朝臣出发,前往去了昌德宫的广场上。

一切准备就绪,朱慈烺步入宫门。一共二十九门礼炮齐齐轰鸣。

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其实是应该鸣二十一门礼炮的。因为这是个礼仪传统要追溯到英国人身上。十七世纪多数英**舰的火炮就二十一门。在海面上,两艘船只相遇,如果要表示没有恶意,就会轰鸣二十一门礼炮释放善意,表示自己没有攻击的意思。如果要去一个国家加水补给,进入港口的时候,也要鸣炮释放内里弹药。

朱慈烺明面上是陆路来的,其实是通过水师先一步抵达朝鲜,担任运输任务的是驻扎在仁川军港里的北洋水师第一舰队旗舰,登州号,登州号可是足足有二十九门火炮的大船。

自然,这个数字也就定在了二十九门上。

礼炮轰鸣过后,朱慈烺开始检阅朝鲜的水陆两军仪仗队。里面,朱慈烺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显然,由于缺乏足够多的骨干,李亻宗实在担心出纰漏,干脆就让前来帮忙的明军教官直接编组进入。

对此,朱慈烺笑容绽放,挥着手检阅。

国歌奏鸣,礼炮轰出,朱慈烺放松地走在昌德宫的广场上,检阅着朝鲜的仪仗队。

由明军手把手交出来的朝鲜仪仗队迈着正步,走在广场之上,伴随着朱慈烺的脚步,哗啦啦秀着花活,变换着姿势。

来自大明的定制型中兴一式步枪在仪仗队的将士们手中,先是枪尖朝上放着,随后缓缓提起,缓缓前倾,又缓缓提起,最终半举高空朝上。

最让人惊叹的当然不是这些单个的动作,而是一百五十一人的仪仗队动作协调一致,威仪无限。

“花活不错。”朱慈烺赞叹。

“谢大皇帝陛下。”李亻宗陪同着,笑道。

朱慈烺点点头,却是在高名衡凑过来的时候,低了一个眼神,道:“要好好嘉奖将士们。”

李亻宗迷茫地应下:“陛下仁慈。”

高名衡听懂了意思,也认出了这明显带有大明痕迹的仪仗队,知道里头有明军教官的功劳。

高名衡是大明传统晋升体系里成长出来的官员。此前,是很难理解赳赳武夫之荣耀的。

只是后来,跟随到朱慈烺麾下以后,渐渐改变了看法。

今日,见仪仗队整肃如此,威武非常,心中骤然升起了荣耀之感,心道:“汉军威仪,千古耀目。明军威仪,也将始于今日,天下侧目了!”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