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七百零九章 摊牌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七百零九章 摊牌

作者:四代重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5:30 来源:笔趣阁

且说那“弘光帝”朱常洵与内阁大学士兼左都御史孔贞运起了冲突,不仅各不相让,而且大打出手,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让张顺头痛不已。

他好容易安抚住两人,这才下了朝回到了养心殿。

当他推门进去以后,只见众女读书的读书,绣花的绣花,再不济也哄哄孩子,耍一耍枪棒,到处一片和谐景象,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倒不是众女改了性子,当然也不是张顺调教有方。

只不过昨天众女被他“抓包”过一回,这会子搁那装贤良淑德的。

当然,其实不装也行。

只不过大家都知道张顺这一回回来,是要称帝的。

万一恶了他,回头给自己册封一个低级的封号,那就亏大了,所以这才装一装样子。

张顺懒得理她们,直接进屋找李三娘去了。

李三娘正在厨房里蒸馒头,眼见张顺进来了,不由关心的问道:“饿了没有,要不再吃两口?”

明代这个早朝制度是一个十分恶心人的制度,每天早上三点就开始上朝,往往折腾到中午还没完。

这一次要不是朱常洵和孔贞运闹将起来,张顺还不能回来这么早。

果然,他二话没说,一手抓了一个李三娘的雪白馒头,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只是刚吃了几口,张顺忍不住放下了长叹一口气。

“怎么了,不好吃吗?”李三娘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随口问道。

“不是不好吃,是我气都快被气饱了!”张顺闻言不由愤愤不平道,“今儿个皇帝老儿和孔老头闹了起来,要死要活的,闹得我头痛!”

“哦,这个啊!”李三娘不由一边收拾馒头,一边接话道,“那你去劝劝孔老头啊!”

“胳膊拧不过大腿,好歹人家是皇上,难道他还想让人家给他磕头不成?”

“咦,这倒也是!”张顺听了李三娘这话,心道:倒是这番道理!

这事儿要退还得孔贞运退一步,难道自己还能压着朱常洵让他退一步不成?

想到此处,他不由放下了手下的馒头,一边拍了拍屁股,一边笑道:“先装起来吧,留着我晚上再吃!”

李三娘不由白了他一眼,手掌往外拨了拨道:“快去吧,别搁我这捣乱了!”

张顺这才嘿嘿一笑,离开了养心殿,然后带着悟空一干人等兀自寻那孔贞运去了。

孔贞运的府邸有些破破烂烂,外面一个仆人也没有。

悟空连喊了两声,这才有个老奴弯着腰走了出来。

张顺上前一问,这才知道这孔贞运正躺在屋里养伤,便走了进去。

“殿下,老朽腿脚不便,还请恕老朽无礼了!”那孔贞运一见张顺来了,不由挣扎着就要起来,不意却根本起不来,只好苦笑一声道。

“不妨事,不必如此客套!”张顺连忙摁着了他,笑道,“刚才我让悟空去太医院取了点药膏,一会儿给你涂上吧!”

“算了,老朽没有几天好活了,要这药膏何用?”孔贞运摇了摇头,颓然长叹道。

“你这个人,就是这倔脾气!”张顺闻言忍不住劝说道,“他好歹算是个皇帝,脾气也不算坏”

“皇帝?皇帝怎么了?老夫骂的就是皇帝!”张顺这才起个头,那孔贞运又来劲了,“不是皇帝我还不骂他呢!”

“老夫是万历四十七年成己未科庄际昌榜榜眼,先后历经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弘光五朝。”

“那好脾气的皇帝见多了,就没有不被我骂急眼的!”

好家伙,伱还挺自豪咋地?

不过,张顺也没有想到,这老家伙资历还挺深。

先前我们说过,明末万历四十七年大名鼎鼎的庄际昌榜出了一大队风云人物。

比如洪承畴、孙传庭、袁崇焕、梁廷栋、马士英、丁启睿、何驺吾、吴阿衡、杨文岳、薛国观等一大堆明末名臣皆出自此榜。

然而,此榜的状元庄际昌却因为卷面刮补,遭人指责,愤不受职,回归故里,反倒让榜眼孔贞运成了这一榜的进士之首,并安稳熬进了内阁。

如此以来,这家伙身兼直臣、孔圣人之后以及同榜第一人三重身份,地位确实非同小可。

张顺想到此处,犹豫了一下,见左右无人,这才低声道:“孔先生,你也知道,这陛下也当不了几日了,你何不让让他?”

“当不了几日了?”孔贞运闻言目光一凛,随即冷笑道,“果然,你也忍不住要做曹操了吗?”

“话不要说的那么难听!”张顺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到了我这个身份地位,其实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当与不当,本在两可之间。”

“只是我忍得住,恐怕我麾下的将领忍不住;我麾下的将领忍得住,朝中的大臣忍不住;朝廷的大臣忍得住,天下的百姓忍不住!”

“不得已,我也只好背负这一世骂名了!”

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

张顺欲大刀阔斧推行自己的政策,自然第一步就要破除前朝的一切陈旧势力。

而要破除前朝的陈旧势力,首先就要“正名位”,也就是彻底否定前朝的合法性,这才能够建立新朝改革的合法性。

如果没有这个魄力,那么自己什么时候都不能理直气壮的推行自己的政策。

“哦?”孔贞运闻言冷笑一声,开口道,“你说的倒好听,到头来还不是操莽之辈,懿温之徒?”

“操莽也好,懿温也罢!”张顺摇了摇头,昂首挺胸道,“若不如此,本王如何号令天下!”

“本王若不能号令天下,又如何治国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

“就你?为万世开太平!”孔贞运闻言不由大笑起来,甚至把自个的鼻涕都笑了出来。

“没错!”张顺好像没有看到他的嘲笑一般,正色道,“如今之天下,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设使天下无我,三百年后乾坤颠倒,华夏衣冠尽失,圣人道统断绝,天地必遭大劫!”

“此话怎讲?”孔贞运惊疑不定的看了张顺一眼,看他不似说笑,忍不住问了一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故而圣人能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张顺不由笑道。

“自明成祖遣郑和下西洋以来,海贸日盛,遂有远西之人,不远万里至我中国。”

“圣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彼远西之人,既能至我中国,亦当能至天下。若是假以时日,必胜我以富足,强我以刀兵,先生以为然否?”

“若果然如此,圣人当于远西出矣!”那孔贞运虽然并不明白张顺的担忧,不过对先祖孔圣人周游列国之事却极为熟悉。

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一个脑袋两只手,谁还比谁聪明?

假设一个国家能够不断地汲取许多地方的智慧,那么它最终强大起来,可想而知矣。

“今其船舶已经能至我处,若假以时日,彼兵马又能至我处,我又当如何?”张顺不由又问道。

“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孔贞运对此倒不甚在意。

“那昔日以后金之兵胜,若非天下有孤,天下又何人能挡之?”张顺继续追问道。

“呃这.”孔贞运听了张顺这话,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一家一国一天下,自然没有恒强之理。

若是自己衰落了,面临强敌,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此事对他来说终究太过久远,张顺这一番说辞终究引不起他的警惕。

孔贞运忍不住摇了摇头道:“十年二十年之事,吾犹不能知,何况百年乎?”

张顺眼见“威逼”不成,不由皱了皱眉头,只好改为“利诱”。

他不由笑道:“既然如此,那请让我为你说一说我的治国之道!”

“我听说山东临近大海,不知道先生坐船出海过没有?”

“不过,这一次本王却出过海,为此也被人骂惨了!”

“从宁波至天津两千余里,本王乘船不过才十日。其速度之快,载重之多,更胜车马百倍,君以为然否?”

“虽然如此,不过终究太过凶险!”孔贞运闻言皱了皱眉头,不由摇了摇头道。

“先生此言差矣,再凶险还能比得上虞夏商周,我朝先民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吗?”张顺不由反问道。

“殿下误矣,这两者不能比”孔贞运摇了摇头,笑着道。

“如何不能比?难道先贤能够拓殖九州,我独不能拓殖四海耶?”张顺图穷匕见,张口就问道。

“.”张顺此话一出,顿时就把孔贞运整个人都问懵了。

好半晌,他这才颤抖着手问道:“殿下,你说什么?”

“我说古圣先贤能够拓殖九州天下,难道我们就不能拓殖四海五洲不成?”张顺又重复了一遍道。

“你我.”孔贞运闻言一时间竟结巴起来。

周朝,对儒生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

它不但孕育了儒道墨法诸家圣人,更是孕育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

然而,这一切一切的基础,却是根植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宗法制”——分封建国,拓殖九州!

如今张顺竟然告诉他,他要效法周朝,准备利用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再度拓殖四海五洲,这让身为孔圣人第六十二代孙的孔贞运如何不震撼的无以复加。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那孔贞运也不知过了多久,好容易回过神来,忍不住开口道。

“若殿下能复两周之盛,莫说什么天子,即便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恐怕倒也当得!”

“老朽虽然不贤,也愿意附骥尾后,将圣人之学发扬光大!”

开什么玩笑,我们儒生迂腐归迂腐,但是若论起操刀子干架,曾经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